两人吃过早饭后,袁爷爷严肃地说道:“小野,你命中的劫难差不多已经度过,接下来,爷爷也放心将一身的医术传授给你,事先说明一下,学习中医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中医博大精深,枝繁叶茂,想要学习中医不难,但是想要学好中医难度却很大。你可愿意学习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中医医术呀?”袁野知道爷爷的中医医术极其高明,自己也对中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当然愿意学习,更愿意将中医医术学好。
袁爷爷告诉袁野:“学习中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心急。中医讲究望、闻、问、诊。中医的第一个层次是望,就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脸色、气色、形态等,判断病人所得的病;第二个层次是闻,就是通过病人自己的描述,来判断病人所得的病。第三个层次是问,就是根据望和闻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细致的询问,根据询问得出结论。第四个层次就是诊,通过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这四个层次要一起学习,不分先后,这是中医的基础。
另外,中药也是中医的一个重要分支,中药的体系也相当博杂。等你掌握了中医的基础,接下来就要学习中药和对症下药了,等你掌握了对症下药,后面还有把脉,还有一些辅助措施,如推拿、针灸等,总之,中医的博大精深,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
袁野牢牢地记住了爷爷的话,心中则是感慨万千,没有想到中医竟然如此之玄奥博杂,晦涩难懂,反正学习中医也不是一时之事,以后就慢慢学吧。
接下来一连三天,袁野都是满负荷的学习中医知识。袁野按照爷爷的要求,每天必须学习14个小时,休息8个小时,1个小时锻炼,其余的1个小时用来吃饭休息。这三天的时间,袁爷爷主要教袁野如何望、闻、问,如何辨识药材,以及一些常见病的药方。
这样程式化的生活,使得袁野很不舒服,他一贯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儿就玩儿,想学就学,想练就练,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而如今这样的生活使得袁野束手束脚,显得颇为不自在,但是爷爷的安排,他又不敢违抗,只能咬牙坚持。
不得不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幅下降。袁野在这三天的时间里,由于是初次接触中医,感觉中医晦涩难懂,学习起来并没有很高的兴趣,学习起中医来自然很吃力。
对于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不得要领的时间,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袁野初次学习中医,一时间无法掌握要义,逐渐失去了兴趣,所以并没有学到很多东西。仅仅知道了几种简单的常见病的望、闻、问的方法,一些常见病的辨识和几个常见病的药方,他还远远没有达到对症下药的地步,至于把脉、推拿、针灸,更是一窍不通。
即便是这样,袁爷爷已经十分的欣慰了,他觉得袁野是个可造之才,学习速度很快,仅仅三天时间就掌握了四种疾病的判断方法和对应的药方,极为难得。至于把脉、推拿、针灸,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得会的,来日方长,以袁野的天资和悟性,肯定很快便可以掌握。
对于中医而言,袁野自以为连皮毛都没有学会,对于自己学习中医的能力,袁野很是失望。至于自己学会的那几个药方,几乎毫无用武之地,现在谁得病还熬中药呀?袁野很想因此放弃中医,但他不想让爷爷失望,爷爷的要求,他不得不照做。
袁爷爷的中医医术,是祖上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只有天资极其聪慧的袁家弟子才能得到袁氏中医的传承。传到袁爷爷这一代之后,袁家的下一辈显得碌碌无为,庸碌无比,没有一个堪用之才。
袁爷爷很想让袁爸爸继承自己的衣钵,让袁爸爸成为一方有名的中医学大拿,然后治病救人,救死扶伤,造福一方,但是袁爸爸天资也不够高,而且志不在中医,所以袁爷爷只能将希望都寄托在袁野这一辈上。看到袁野的天资之后,袁爷爷两眼发亮,心想终于找到衣钵的传人了。袁爷爷很想立即将自己的医学知识直接灌输到袁野的脑海中,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一步一步来。
袁爷爷现在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袁野身上,希望他能将家族的中医医术发扬光大。袁氏中医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和发扬,已经成为当今世上最先进的中医医术之一了。
看到袁野的天赋之后,袁爷爷大喜过望,心想袁野如果能够学会这一门技艺,今后的成就肯定比自己要高。袁氏中医能否发扬光大,现在的希望全都寄托在袁野一个人身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