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内容,笔者会比较克制地说。
勿喷。
中国足球差,很多人把一切原因归咎于体制问题。
对此我不发表意见。
就目前的现实提出一种假设...
若中国是一个欠发达的,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的资本主义国家..
拥有14亿人口,人多地少,土地关系紧张…
没有球迷文化和市场基础…
所有足球俱乐部都在年年亏钱...
谁还会继续修足球场?
谁还会继续投资足球?
没人。
资本家全去搞房地产了。
搞足球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力要看运气,大多数情况下,真不如直接做慈善公益或者买广告。
可能有资本家会投资足球,那是在圈地,那是在骗取政府补贴,也有可能是从事洗钱等不法行为…
资本是逐利的。
没有体制的帮扶和补贴,没有体制的监管,允许资本家随意变更土地使用性质,兼地、做账和搞开发...中国甚至没有足球,球员全留洋好了。
我们搞足球的目的不是成为五大联赛的附庸,而是商业联赛和国家队一同发展。
先进步再接轨,而不是先接轨再进步。
“足球是永远不可能赚钱的。”聪爸说的。
是个人都能看出中国不适合搞足球。
搞足球必须要政策帮扶!
愿意搞足球的企业家,必须大力支持!
至于行政干预足球...
至于足球俱乐部没有经营自主权...
至于“管办分离”为什么那么艰难...
咱也不清楚,反正专业人士肯定有自己的顾虑和考量。
嗯...专业人士。
中超商业联盟已经开始筹备组建,自主经营的关键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就看中超俱乐部怎么盈利了。
如果“更商业化”还是玩不转足球,可就没法再让体制背锅了。
--
搞商业足球是需要球迷基础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球迷多,体育氛围好,确实有搞商业足球的基础,但那段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摸索阶段,各行各业都不敢太出格,你谈体制对足球商业化有一些破坏,无可厚非。
可经过那段难以言喻的黑暗低谷期后,球迷热情早就消失殆尽了。
中国现今有多少球迷,有多少付费球迷?
绝对不要高估......
球迷的数量。
中国足球最强的时期,还是举国体制的时代。
年轻人没有经历过02年世界杯...
包括我。
没有跟随国足成长过。
没有跟着国足经历过那些惊喜交加,无能狂怒,大起大落。
那批曾经无比热爱国足的球迷已经开始变老。
年轻的球迷,形单影只,根本无法占据舆论话语权的高地。
舆论有多重要?
舆论对足球不好,直接影响足球未来发展。
专业新闻没有市场,那些足球体育新闻只能在小众的足球社区供球迷自娱自乐。
娱乐体育新闻有市场。
那些拿国足调侃的自媒体,别有居心的营销号都在干。
用幽默段子,用挖苦国足的尖酸文章,无情收割着吃瓜群众的流量。
诚然国足存在很多问题。
但“足球”被污名化。
这是一项运动的损失。
提起足球,人们先想起“酒驾”,“斗殴”,“没素质”,“没文化”,“菜的抠脚”,而不是培养一名职业运动员多不容易,日复一日的训练有多枯燥,他们承受着舆论压力,年轻的球员真的需要鼓励。
中国国家队的球员甚至都不敢接受媒体采访。
这是球迷的胜利,舆论的狂欢。
职业球员个个都被骂得很惨,亲戚家属全被人肉出来,网友拿着球员家属的照片,一顿评头论足,说人工作怎么样,长相怎么样,还有更下流的事情。
就这样下去,未来谁还愿意踢球?
人人都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中产阶级家庭是不可能让子女参与这项运动了。
至于穷人,踢足球太奢侈了,足球绝不是第一选择,其他体育运动能拿奖牌,同样可以改变命运。
--
即便中国再参加一次世界杯,想要回到国足2002年世界杯出线,举国沸腾的黄金球市年代,也是绝不可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