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贤跑到婆罗洲,开始了政务、军事进行整顿。
不过陈敬贤对于行政这方面也是瞎子过河,让他带带兵还算是个高手,要是管这么大一片地方,几十万人,还真有些吃力。
陈敬贤有自知之明,决定把政务交给父亲和大哥。父亲和大哥可都是一些老鸟,这些年铺这么大的摊子,自己好像从来就没管过事。有他们在自己还是想想清福。
陈敬贤从游轮下来看着坤甸四处低矮的建筑对来接自己的大哥到:“坤甸什么都好,景色迷人,四季长春,可就是一点不好。这里太落后了。想要成为我们未来的基地,必须要推倒旧城,建设一座美国,欧洲那样的现代化、工业化的大城市。城市里到处都有工厂,有成千上万的工人生产,这样才会转化为实力。”
陈嘉庚说到:“我正筹建一座城市,不过我不是专门学建造设计的,你点子多,不知可否提供一点思路。”
陈敬贤想了想,青岛不就是一个例子。既有美观又实用,在后世青岛的部分城市设施都还在用,于是说道:“大哥,你看找德国人帮咱们设计城市怎么样?大哥可是去过青岛,不知对青岛感觉怎么样?”
陈嘉庚兴奋起来:“哎呀,对呀。我去过青岛,说实话德国人建造城市的水平还真不错。不像其他城市,光顾着发展了,连棵树都少见,整个城市除了楼就是楼。”
谈起现代化、工业化城市,陈敬贤不由想起后世中国的城市来,后世的中国虽然经济、工业都发展了,可那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的。总之就是一句话,城市建设是以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建立起来的。
陈敬贤可不想走这样的老路子,与其到后来花费巨大的代价治理,还不如一开始就规划好。
说起城市规划来,这其中德国人倒是佼佼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青岛,德国人建的青岛就算到了一百多年后,很多建筑也是合格的。
不过陈敬贤也不认识德国建筑师,他认识的德国人就保罗.毛瑟及其家族,还有就是德国军人。于是他给保罗.毛瑟写了一封电报,电报上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自己的现状,然后告诉保罗.毛瑟,自己想要建造一座青岛式的城市,请保罗.毛瑟务必帮忙介绍两个设计师来。
对于陈敬贤这个小兄弟,保罗.毛瑟他收到电报后马上在德国为陈敬贤联系了两位设计师,并打电报给陈敬贤,对他在婆罗洲取得的成绩非常赞扬。
两个设计师经保罗.毛瑟的介绍,很快就来到婆罗洲。据保罗.毛瑟的电报介绍,这两位设计师都是非常棒的,经验丰富,曾经参与过青岛的城市建设。
德国设计师来到坤甸后,天天在坤甸的各个地方跑前跑后,连续两个多月,可就是没见他们干一点实际的。
最后陈敬贤有些等不及了,他严重怀疑保罗.毛瑟给自己介绍的这两个设计师的水平。到后来还是陈嘉庚为他解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