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章节,有兴趣的书友可浏览。)
——————————————————————————————
北方的初春依然寒冷,但已挡不住生命的复苏。路边的野草根部泛出一丝新绿,报春的蒲公英顽强的钻出地面,伸展开稚嫩的幼芽呼吸第一缕春的气息。潘兴汉办完招兵事宜,撵着春的脚步返回塞北。
“兴汉,快看!前边那队人群准又是咱枪骑兵新招的军卒。”袁红嫣兴奋的用马鞭指向前方,她内心深处已将自己当做休戚与共的枪骑兵的一员。这样的新兵队伍,在京师通往塞北的路途上已经遇到好几拨。
指挥新兵行进的小旗官看到赶上来的潘兴汉,立即命令队伍停靠路边,跳下战马,行礼问候:“卑职拜见潘将军。”
潘兴汉扫视一遍新兵队伍,感到很是满意,“弟兄们都辛苦了,回到军营驻地,给你们放几天假,回去好好帮着父老种庄稼。”这些老军卒自从朝鲜回来,还没得到休假机会,此时正值春耕,到了屯军回家种地时节。
“谢潘将军体恤。”几个负责督送新兵的军卒一口同时感谢。
“路上莫要懈怠,尽早赶回军营。”潘兴汉嘱咐一顿,向后挥了挥手,快马加鞭向北行进。
潘兴汉带领随行队伍越过长城,既没有去峪耳崖金矿,也没去鹰手营子铁矿,而是直奔自己选定的另一处大本营。这处大本营距离长城一百多里远,位于滦河边的一处宽阔盆地,是塞北通往喜峰口、潘家口长城关隘的一处交通要道,具有建设市镇的潜力。潘兴汉将这处地方取名为磐石营,准备把这里建设成自己控制塞北的第一个前进基地。
叶邦荣自从天气转暖,土地化冻,就带领两百多后勤管理营的军兵来磐石营,建设火枪兵的驻地。忙的不可开交的叶邦荣见到潘兴汉,说了几句闲话,就扯到自己管辖的正事上来:“兴汉,可盼到你回来了。新兵一批批的来到,可我的人手太少,新建的兵营还没眉目,你看这事咋办?”
“叶老您甭着急,天气一日日转暖,军卒住帐篷即可,我已让王顺购置行军帐篷,马上就运回来。另外,我核计了,新兵先不忙着训练,暂时归你指挥,先全力将城墙堡垒建造起来,有了防御力,其它设施再按部就班稳稳妥妥建造不迟。”未思进先思退,有可靠的立足点,是潘兴汉早就想好了的。
听了潘兴汉的打算,叶邦荣点点头,“咱随时都可能受到鞑靼人的骚扰,建造一处坚固的堡垒确有必要。”
“对了,咱们建造城墙,绝不能象关内很多卫军驻地那样用土打墙,我准备全用砖石垒砌,建成攻不破打不坏的永久性堡垒。”潘兴汉补充道。
“那样好是好,可所需花费太大,甭说别的,垒砌城墙所需的江米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糟蹋粮食不说,我们根本买不起。”叶邦荣认为潘兴汉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话语含有责备意味。古代建造永久性建筑砌石或砌砖的浆料要用江米捣碎煮成糊状和石灰混在一起使用才可,为了防止塌陷下沉烂根,墙基还要用暗沟排水。
潘兴汉感激的看了老上司一眼,“用江米是败家的大户修房盖屋所用的笨法子,咱用水泥和红砖。”
“水泥?红砖?”叶邦荣对砖瓦并不陌生,但砖都是青灰色,从来没听说有红色,水泥更是闻所未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