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内,蔺大使感觉自己是一个英雄,铲除妖孽拯救天下苍生的大英雄,这些敌国的无知小人都是被妖孽蒙蔽的可怜人,所以他纵使面对千夫所指,依然面不改色毫无所惧,想到这,腰杆不禁挺得更直了,表情更加一丝不苟,直视着孔先生,逼迫他现场表态。
蔺彦成感觉自己豁出去了,说什么也要阻止孔先生再收大魏皇室子弟为徒。
大齐这两代皇帝雄才伟略,野心勃勃,经过两代人的悉心经营,大齐国力蒸蒸日上,近些年逐渐征服了周边的小国,终于把目光放在了大魏身上。
至目前为止,双方之间已经发生了三次冲突,或者说战争,大齐对大魏两胜一平,其中两次大胜之后齐国军队都想一鼓作气灭掉大魏或者攻占更多大魏国土多多消耗魏国元气。
可是,两次都没有成功,两次战争都收效甚微。
为什么呢?
很显然,被阻止了呗。被谁呢?孔老先生。
孔老先生不仅是在魏国广富盛名,齐国更是!
齐国为什么能够比魏国强?除了齐国皇帝的努力,齐国两朝大臣的功劳才占了大部分。
而在这两代朝臣中,又近乎有两成是孔先生的门徒或曾经受过孔先生指点的有师徒之缘的官员。
在古代,人们可是非常看重师徒之情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真不是说着玩的,若是谁敢对老师不敬,会被老百姓戳脊梁骨戳死。
而且两代大魏皇室子弟都是孔老先生收的亲传弟子,这就是同门啊,虽是敌国,但怎么也得说说话嘛。
所以两次战争,都被孔先生施加影响力,让他的一群弟子准弟子们在齐国金殿上一番“战争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陛下切莫穷兵黩武”“妄动刀兵非仁政”“请陛下为天下万民计”……的大道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其实就一堆废话,总的意思只有一句:别打了,抢点东西足够了,退兵吧。可算把齐帝气个半死。
可他也拿这些臣子没办法,人家讲得句句在理,自己如果按照他们所说还能收获仁慈爱民的美誉,要真把他们杀了,不说朝堂人才的损失,自己必定就千夫所指了,所谓师出必有名,名都没了,打个屁呀,士兵们怎么会用命?
于是,两次战争都这么虎头蛇尾得过去了。
所以嘛,在那些非草学派的官员眼里,孔文着实是个可恶的家伙,蔺彦成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蔺彦成很钦佩孔老先生的才学与品德,但政治天然对立的属性还是使得蔺大使对孔老先生喜欢不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