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
山势雄浑,峰峦巍峨。其高处没入云端,何止万丈。山川延绵万里之遥,东西不见头,南北不见尾。
满山杂草葱葱,树木成荫,上有祥云笼罩,下是楼宇万间。
在此山之中,坐落着一个千年古刹——慈尘寺。
慈尘寺依山而建,经过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褪去了浮华,尽显庄严肃穆,古朴安详。
寺院占地千亩有余,由前后三处院落组成。
大门坐北朝南,门楼上方皆是檐牙高悬,气势雄浑。两扇朱红大门,将里外隔成两个世界。门口两边高台凸起,上有玉石雕刻的两头大象,细数每头各六牙。做工精细,牙齿整齐。
(传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已一头六牙大象进入母体,经十月怀胎,降临人世。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六牙大象作为神兽置于寺庙门前,即可驱凶避恶,还可保一方风调雨顺。)
开门而入,脚下青石铺砌,石阶层层而上,约有几里,是一处开阔的广场,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在广场周围有廊庑环绕,首尾相连,将广场围合在内。场上有数百僧人,有的马步深蹲、有的打拳踢脚、相互较量。
在广场尽头,豁然开口。现出一条青石石阶。再沿阶而上,乃是中院,万千人头攒动,嘈杂之声不绝于耳。万间殿宇坐落。正殿偏殿,错落有序,延绵上百里。正殿又分前、中、后三分店;前殿供奉弥勒;中殿主祀观音,后殿为大雄宝殿。殿内恢弘大气,供奉如来及十八罗汉。
最后一处,乃是一处独立院落,楼宇高阁,大小不一,完全是依山形而建。上百间房屋摆满各种书籍,便是寺内藏经之地。
龙天赐初到之际,看得是目瞪口呆。这里虽不是富丽堂皇,更看不到一丝珠光宝气,但庄严之中透着一种莫名的气息,能不由自主的让人忘记诸般凡尘之事。显然,这里远比龙家宗祠要脱俗的多,也壮观的多。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际,一声钟声传来,清脆悦耳,回荡悠长。传在耳里,放佛已不再是钟声,而是一股股凛然正气,直抵心灵深处。
进入这佛家之地,普渡介绍道:“此寺乃由‘清禅神佛’创建,历时已有三千年,一直统领正道昌盛,传承至今,已是九代,由我师兄普厄师兄掌管。现寺内僧众三千余僧众,若按辈分由普、悟、圆、觉四辈。‘普’字辈,除我之外,还有普厄掌门师兄、普善师兄、普远师弟、普生师弟等五人;‘悟’字辈有五百余众;‘圆’字辈有一千余众;其余皆是‘觉’字辈门生,约有一千五百余众。我与你虽是师徒名分,但因你不是我佛门子弟,所以不在辈分之中,也不赐法名,仍已俗家称呼。”
龙天赐依言记下。
普渡带他穿过廊庑屋宇,来到了中院。此处楼宇无数,屋舍万间,分布于东西两侧,其中东侧居多,层层排排,放眼望去不见尽头。而在西侧仅有数十座楼宇,沿山势而上,分布稀疏,漫山遍野,成九套院落。在祥云笼罩之下,多了一点仙气。
普渡随走随说道:“此处乃是本寺参禅修炼之地,东侧多为弟子之居所,而这西侧乃掌教之所在,共分‘五院四堂’,分别由我师兄弟掌管。”
普渡说着便来到西侧的一处院落,异常清净。与寺内其他别处相比,俨然是两个世界。院落四周并无围墙,只是屋宇相连,形成围合之势,宛似院落,其中正厅门匾“清修院”三个古篆大字。刚一进门,里面跑出一个十多岁的小和尚,圆脸胖虎、面色圆润,一张笑脸,看去颇是喜人。
小和尚见到普渡深躬一礼:“师傅。”
普渡笑着摸了摸小和尚的光头,犹如舔犊之情,满是慈爱。
小和尚十分欢喜。问道:“师傅,这次回来怎如此之快?”他似乎也大感意外。
普渡笑道:“师傅这次并非游历,本是外出办事,现事已妥当,是以返程归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