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尽一说到“天之四宝”神情一转,悲悯之情顿消,向往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这‘天之四宝’到底有何神奇之处,不但让邪魔异类疯狂,还能让正道人士惦记。只是听师傅说过,所谓‘天之四宝’乃是四件宝器——佛家至宝碎空镜、儒家至宝琉璃泪、道家至宝涅槃轮、最后一个与前三者截然不同,是魔家至宝生魂魄,因其具有无上的戾气,所以与其他三宝并称天之四宝。”
悟尽略一停顿又解释道:“这四宝是集各家流派之所长,都具有无上的法力。佛家菩提镜——据说是蕴藏佛祖成佛之奥秘,所得之人,可尽数领悟一切佛法,升仙宇内不在话下;儒家琉璃泪——此物尽得儒家精髓,不仅包含宇宙之机,还藏有天地之奥秘。若是参透其中奥秘,可堪比日月,与天地齐寿。像是自古以来,长生不老之说为是撩人,也就是这个琉璃泪最是惹人;而魔家的生魂魄——是四宝之中最具戾气的一件。这件至宝与其他三件大不相同,乃是魔家最为凶戾的武器。有着毁天灭地之威,得到者能威震三界,神佛也要畏惧三分。最后便是道家涅槃轮——此宝恰如其名,有起死回生能,亦有扭转乾坤之力。借助此宝上天入地,如入无人之境,除魔杀佛只在举手之间。——天下传言,四宝得其一,便可称雄于世,而四宝齐聚,将威震宇内,神佛畏惧。已完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悟尽言辞生动明了,又将四宝细说了一遍,最后叹道:“可惜啊!可惜天之四宝只是传言,几千年来,没人见过。”
悟尽侃侃而谈,整整说了两个时辰,仿佛还有无数所知未能说尽兴,只是天色尚晚,已到掌灯时节。临睡之际,他还不忘偷偷地说道:“其实这四宝之一——佛家菩提镜就在寺内,乃是镇寺之宝,被方丈师伯供奉在菩提阁。只可惜这菩提阁有断崖阻隔,又有灵兽把守,如无方丈师伯之命,任何人都不能靠近。所以传说终归是传说,很少人见过。”悟尽言语之中竟有无限惋惜。
三魔四宝俱已出世。
天下苍生又如何能睡得安稳。
次日清晨。
寺内晨钟响起,惊醒了沉睡中的古刹。
普渡来到厅上,悟尽和龙天赐垂立在前,普渡问道:“天赐,昨晚睡的可好?”
龙天赐猛地点点头。
两天一夜发生了太多变故,疲惫加上不断惊吓,早已让娇生惯养的孩子心力交瘁,来此清净圣地,这一夜睡的异常踏实。
普渡悠然道:“天命注定,你本非是我佛门中人,但你可知我为何还会带你来此吗?”
龙天赐茫然摇了摇头。
普渡继续说道:“佛家与道家,本是本根同源,殊途同归。但在几千年的传承之下,已变成心怀偏见的两大宗派。世人都觉佛就是佛,道就是道,两者分而论之。而我就要冲破世俗的眼光,打破千年禁锢,将‘佛、道’融为一体,给世人证明,世间并无门派之分,只要为苍生谋福,何来诸多偏见。”
普渡一身正气,一生只为苍生而奔波。
普渡——普渡——普渡众生。
一个法名便已注定了一生的命运。
普渡说完,问道:“你可听明白了?”
龙天赐懵懂地点点头。
普渡道:“不过不懂也没关系,你年纪尚小,等你长大以后自然会明白我的用意。”
普渡又说道:“既已进入寺门,就要遵守佛法规矩。寺中经书无数,自开山以来,所有经文皆收藏于藏经阁内。即日起,你需博览经书,全部烂熟于心,才能离开。”
龙天赐不懂普渡用心,心中略不悦,暗自想道:“我就是因不喜读书,才逃离出家,今日你又让我读那些枯燥经书,真是索然无味。那我来此又有何益。”
普渡似是看透他的心思,语重心长继续说道:“阅览经书虽是枯燥,但却是步入佛门第一步。佛法无边,博大精深。即可修身养性,亦可化去你身上的戾气。”
龙天赐哪里会在意这些,他痴迷于武,眼界之内,只觉只有朱丹青那样,舞刀弄棒拼个死活才算武。却不知武学精髓尽藏于书中,大道之武乃是千里之外取其首级,杀人于无形。
龙天赐因是见识了普渡的法力,心之向往,心中虽有不悦,也可暂时压制,不再违拗,点点头依言记住。
普渡说完,带他转至后院,也就是藏经之处。
见普渡到来,里面走出一位老者,僧衣朴素,灰色僧袍已退去颜色,显得发白,与白眉相衬,更老态龙钟,真是岁月无情催人老。
龙天赐见他面黄肌瘦,仿若大病未愈。心中暗想:“有道是佛法可修身养性,可这眼前的老和尚,守着经文还这般枯槁萎靡,想是这佛法之事也是言过其实。”
龙天赐对佛法稍有质疑,略有轻视。
老僧双手合十,口诵佛号,问道:“阿弥陀佛,老僧海光见过普渡大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