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林把江月亭送到家后,慢悠悠地骑着小单车回到了自己家,老爸周建国和老妈陈碧珍已经在家里面等候多时了。
或许是因为老一辈的人总有着异于常人的家国情怀吧,周泽林父辈三兄弟,老大周建军,老二周建兵,老三周建国,也就是周泽林的父亲。
在他们那个吃不饱饭,一件衣服裤子三兄弟轮着穿的年代,人们最大的寄望应该就是国家能强大起来,顿顿都能吃饱饭。
大抵是渝市的祖辈人不想自己的后辈也受自己所经历的苦,所以取名时也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了上面,所以渝市以军国命名的父辈人很多,尤其体现在周泽林父母这辈人上。
周泽林这辈人自然是没受过什么大苦大难的,人们的生活也好起来了。所以取名时多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发展,大部分名字寄托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美好品德。
泽林此名算是周建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松林一样,能够为人正直,有所为有所不为。
渝市的父辈大多数都是女性当家,说白了就是掌握家里经济大权,而渝市大多数男人都被叫做耙耳朵。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渝市的男人并不是怕老婆,大多数都是因为长期出门在外工作,一年回不了几次家,觉得对妻子和家庭有所亏欠,尽量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所以才有了这种性格。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都是为了生活,为了碎银几两。
陈碧珍和渝市大多数女人一样,女主内,掌握家里经济命脉,教育孩子和平常琐事都是她在负责,周建国只有在家庭大事这方面才会出面。
她看到周泽林不慌不忙的回家,便问道:“录取通知书拿到了?什么大学?你要是没上一本就好好吃一顿竹笋炒肉,然后给我重新复读一年。”
周泽林重新看到十多年前的父母,内心是无比复杂的。前世大学毕业后,忙于工作,一年就能回一两次家,有时候甚至只能春节回一次家,而且回家待个几天,大年一过完,就得风风火火的出门工作,都是打工人的辛酸泪。
前世周泽林觉得自己对于父母是有所亏欠的,有时候忙起来了都会忘记给家里通一通电话,经常是陈碧珍会给他打电话问他的近况,当然问得最多的是什么时候有假期能回家看看。回家了出门在带点香肠腊肉泡菜,怕外面的饮食没有家里的习惯。
周泽林能做的,就是按时给家里打一笔钱,其余的,他想不到能做什么了。
既然重生了,对于父母的挂念,自然是要弥补回来了,以后得多陪陪他们。
“哪能啊,母上大人您还不相信我吗,闭着眼睛都能录上。”周泽林收起思绪,调皮地回答陈碧珍。
“通知书拿过来看一下。”周建国这时发话了,是那种中年人厚重的声音,一听就能感受到这人的稳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