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养气,实乃感应天地灵气,凡有灵根者,皆能养气于体,因此不必忐忑,只需安心养气即可。”
看着下面有的弟子对于修炼一窍不通,上面的传道长老便出言安慰道。随后便根据《养气决》里的口诀逐句解释。
“【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忘言指不要多说话,为何要忘言,因人之上腭有一腭缝,此缝连任脉,通泥丸,故打坐时舌抵上腭。人说话多,会从此缝泄灵气。”
“守一谓专一精思以通神,为守持人之精、气、神,使之不内耗,不外逸,充盈体内,与形体相抱而为一。”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
听着传道长老在上面细细讲解,虽然吕泰之前也能理解《养气决》的大概意思,但是并没有如此清晰明了知道,正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经,就拿忘言来说,吕泰的理解是知道了意思就不必去讲出来,但是哪知道是少说话。
属实是想的复杂了,主要老庄曾说过“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吕泰盘坐在蒲团之上,听着长老的讲解,虽然没有【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的恭敬之意,但有【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的忘我之态。
上面的长老嘴里讲解着《养气决》,微闭的目光却垂了下来,环视一圈后颇为满意的微微颔首,眼皮却又合了上去,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天地灵气入体内,纳于丹田,自生气感,养气则成矣。】”
不过时间消逝的很快,尤其是忘掉时间以后,吕泰只觉得时间过去了不久,然而整整一个时辰就结束了,不过好在《养气决》的讲解已经完成了,吕泰和其他弟子一起低头拜谢长老,不过抬头后上座的长老就消失了。
虽然盘坐了很久,但是起身后并不感觉到酸麻,随着人流走出大殿,吕泰直奔小楼而去,既然《养气决》没有任何理解上的错误,那么就可以开始养气了。
不过吕泰也并没有行色匆匆之感,毕竟现在心静下来了,按照正常的步伐往回走即可。
不消一刻钟,吕泰回到房间,先吃上一颗辟谷丹,再拍一张净身符,这样也算是沐浴更衣,然后为房间里的三清圣人画像点上香,便盘坐在圣人前的蒲团上,舌抵上腭,眼微闭,双手置于脐前。
按照《养气决》的方法入定,然而入定不过几秒钟,似乎有一种不可感受的气流生于丹田,慢慢的,这虚幻的气流越来越大,像是春天之时,万物生发,萌芽自泥土中钻出。
然后就恰如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刹那间,本来虚幻的气感凝为实质,一缕气流在丹田里产生了,这是吕泰能够直接感受到,并且也能控制的气流,大概这就叫灵气,亦或者灵气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