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靖顾不上继续YY这段凭空的事件,赶紧回过神来,起身拱手道:“恭敬不如从命。不过,既然王兄有此要求,不如就请王兄来命题如何?否则,若是靖拿旧作出来,想必各位也不会很满意吧?”
听到这句话的人都是心中一凛:看来这个黄靖是很自信,不然不敢讲这句话,他是把主动权完完全全交到了王渊的手中,但从另一个方面,他也牢牢占据了主动,因为做得好了,他的才名就更上一层楼,做得稍微差一点,也可以推说是由于别人命题。这一招看似轻飘飘,却着实很妙,还堵死了王渊发难的一条路:指责他是事先有所准备,拿旧作出来哄骗众人。不简单吧不简单,不过这个不简单是建立在他有真才实学的基础上的,每个人心里都涌起了一个念头:或许,他真的是要比我们强。让知识分子承认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王渊这时候早就震惊的无以复加了,因为他最初的打算是:如果黄靖真的写出了一首好诗,那他就借机污蔑说是事先写好的旧作,搞臭他的名声;如果黄靖写出了一首烂诗,那就拼命嘲讽他徒有虚名;如果黄靖做不出诗来,那就更好攻击了。可现在这么一来他的计划就完全被打乱,王渊不禁有一种无力的感觉:莫非,他真的是妖孽?莫非,我王渊真的不如他?
可是,时间容不得他多想什么了,因为现在的焦点变成他了,所有的人都在看他到底会出一个什么样的题目,究竟会客套地出一个寻常的呢,还是会很刁钻。王渊在心里默默盘算着,他仍旧不甘心还没出手就被击败,唯一翻盘的机会就是出一个难道黄靖的题,虽然效果不如之前的计划那么好,但毕竟会让黄靖的名声受到一些损害。人就是这样,在自己得不到好的时候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别人也得不到,最好还有所伤害。
王渊说不上什么出色或者聪明绝顶的人物,但出坏主意方面,似乎是个人就有天赋,所以他眉头一皱便计上心来,然后胸有成竹面带微笑地说道:“黄公子如此坦荡,让在下极其佩服。公子既然是在在长安,那便以长安著名的人物董国相为题,赋诗一首吧。”
这话一出口,本来很是热烈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 w.uunsh.王渊这招不可谓不毒,首先,董卓作为一个睚眦必报的残暴人物,如果黄靖为其赋诗,赞美歌颂的话,那必定惹来骂名,即便是如蔡邕一样的大儒,因为与董卓走得近,也有好些人抨击他,何况是一个后生小辈?假如黄靖在诗中说董卓坏话,那就更悲惨了,绝对是死路一条。而且,就算董卓不杀他,由于现在这个地方有太多的人,因为害怕被牵连肯定也会对黄靖出招。除此之外,蔡邕可以说是董卓很赏识乃至提拔的,黄靖作为蔡邕的后进,公然在这种场合说董卓坏话,也很是不合适。这简直就是一招死棋,让黄靖死的棋。
蔡邕的脸色也难看起来,虽然他表面上算是被董卓招安了,其实内心根本没有把自己当做董卓一党,相反还很恨董卓的暴虐,可以说,他是被胁迫着成了董卓方面的人。王渊如今这么干,无异于在打自己的脸,他怎么都觉得这小子是在讽刺自己投靠董卓,所以很是气愤。但气愤他也不敢说什么,人老了,在热血方面就有所欠缺,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董卓,同时也还祈祷着黄靖不要气血翻涌,讲出什么不该讲的话。
黄靖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董卓残暴无道,欺凌汉室,寡仁寡义,长安百姓恨不能生啖其肉,如此无德之人,王兄要我为他赋诗?居心何在?良心和安?其著名则著名也,奈何是将遗臭万年之名。士可杀不可辱,王兄,你这是在侮辱我的人格!”
所有人心里都想着:小年轻就是小年轻,这么沉不住气,他这完完全全就是在寻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