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漠北黄沙李萍产子
公元1200年,这一时代汉人建立的政权叫南宋。
在位的皇帝是宋宁宗赵括,年号庆元。
庆元六年,这一年有几件事情需要提一下.
朱熹逝世
这位是在三月初九午时病逝于建阳考亭之沧州精舍,寿七十一岁,在古代妥妥的高寿了。朱熹是南宋理学家,理学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称为朱子。
韩侂胄的丰收年。
这个人的争议很大,但是历史上批判了他的独权和赞扬了他对金主战的军事主张。
韩侂胄(tōzhò)(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是南宋权相。这一年他官至太傅,完全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并且他的政治主张得到了当时宋宁宗赵括的认可,快速启用了宋光宗年间被排斥出朝堂,对金主战的官员。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后世被称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等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都以为辛弃疾只是个文人,其实不然。他的武功和军略虽然不出名,但是却不比他的做词才华低。
要不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沙场秋点兵,这些脍炙人口的词是哪里来的。
别人的词来自生活,辛弃疾的词来自战场。
接下来说回韩侂胄和本文的主角。
韩侂胄在朝廷中实行崇岳贬秦的政治思想,在为北上伐金积极做准备。
但是这和郭荣没什么关系,因为他这个时候还是一个胎儿。
漠北
虽然十月天时,但北国奇寒。
再加上一场茫茫的大雪,这一行前往漠北蒙古部宣示金国国主敕令的队伍,就走的更慢了。
金兵的将领,正用手中的马鞭呵斥着这些挑夫走快些。
忽的北边传来阵阵喊杀声
须臾之间,一大队不知道是哪个漠北的部族,就杀将了过来。
这些个漠北人,个个凶悍的紧。或是张箭搭弓,或是投射长矛,又或是持着弯刀。
虽然行伍之间并无章法,却将井然有序的金兵杀的大乱。
李萍慌忙扔下胆子,朝着人少的地方逃命而去。
此时人人只顾着逃命,段天德这个大恶賊也自顾自的逃命去了,未曾有加害于李萍。
只跑了一小阵,就因腹疼难忍,伏倒了在一处高丘的侧面的沙窝里。
李萍忽的想起,去年腊月怀胎,如今已是10月,已经足月了,莫非孩子要出世了。
只是剧痛难忍,昏厥了过去。
许久过后
大雪初停,此时已经是夜半。
一轮明月从云间钻了出来,整个天就如同白昼一样。
李萍从昏厥中陡然醒觉,不禁失声痛哭。
原来腹中两个胎儿已在患难流离之际诞生出来了。
雪下产子,还是双生子。
本是必死无疑的。
因为李萍本来就是一个农妇,日常劳作不断,身体甚是健壮,可能是冥冥之中亡夫保佑,才没有造成一尸三命的惨剧发生。
雪夜中,李萍泪流满目。
向亡夫祈祷,保佑她能把这两个孩子健康的养大,好在将来为父报仇,手刃段天德这个大恶贼。
李萍看向襁褓中的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都是浓眉大眼,标准的国字脸。
这两个孩子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的一样。
和他们的父亲郭啸天一样,标准的山东汉子长相。
听老人讲,刚出生眉毛就浓密的孩子。都有好人缘,为人讲义气。
好像是有一定的依据,但更多的是一种善意的赞美。
实际上,刚出生的孩子毛发旺盛可能是基因遗传,也可能是在胎中营养太好了。
郭萍没有时间纠结两个孩子是哪一个先出生的,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当务之急是先带着这两个孩子活下去。
乘着月色,李萍抱着两个刚出世的孩子,翻过沙丘,她小心翼翼的观察着那些倒地的金兵尸体。
数十个日夜。
李萍靠着从那些尸体包裹中的干粮和水袋活了下来。
好在北方寒冷。
尸体都被冻的硬邦邦的,没有发腐发臭。
曾经颐指气使的金兵头头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身上价值不菲的雕裘,被李萍用一把木柄上刻着杨康二字的锋利匕首一分为二。
两兄弟被李萍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就连那向蒙古诸部敕令的黄色的绢布也成了两兄弟的尿布。
李萍掀起一个小角,一个比较胖一些的吮吸拇指在呼呼大睡。
另一个小一些的则是睁着一双大眼睛在发呆。
看着可爱的孩子,李萍心中的悲怆愤恨已经消了大半,她虽是农妇,却也知理。
干粮再多,早晚坐吃山空,再加上天愈来愈冷,草原上那些饿极了的野兽早晚会寻到此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