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茹告诉程昭昭: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
四川省通江县是银耳的发源地,中国银耳之乡。
通江银耳因主产于此而得名,以其独到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和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
2004年10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通江银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通江银耳具有外形美、色泽好、朵大、肉厚、多鸡冠状、颜色微黄、有玉石感、易于炖化的特点。
在杨玉茹的家乡通江县,种植银耳已经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大产业。
实际上,在大巴山区,通江的银耳最有名。
在通江以外的地方,还是有银耳产出,只不过不被人广泛知晓而已。
为了大规模生产,有的地方普遍进行银耳培植。
培植出来的银耳,等级大有讲究。
顶尖的银耳产品,不仅外观漂亮,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当然,价格特别昂贵,一般人根本消费不起。
等级低的银耳产品,外观稍逊一些,价格比较便宜,适合大众化消费。
通江银耳无论等级高低,做成食物都会好吃,富有营养。
杨玉茹特别为自己是一名通江人而自豪。
银耳,它在釆摘之前,状如白色的花朵,所以被称为“耳花”。
这就是关于银耳的杨玉茹向程昭昭讲述的基本常识。
至于邓老爹上山为的“耳花”,由金书记接过话题讲了下去。
在空山的丛山峻岭中,有一种罕见的菌类。
这种菌类即天然银耳。
因为它是天然生成的银耳,与人工种植的银耳有区别。
从外观上看就有区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