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存稿充足,每天稳定更新,欢迎收藏、投资,每晚八点不见不散)
邓老爹转向公路的右面,右侧面,是长有针叶林的坡崖。
他跨出公路路基,向坡崖进发。
其他的人,也只好跟在他后面,走入针叶林。
这时候,赵翠莲已经走得气喘嘘嘘,掉在队伍的后面。
老狗黑娃儿通人性,见女主人累了,走得有些吃力,紧挨着女主人不走开。
在离邓老爹背后四五米的地方,程昭昭与杨玉茹并排走着。
杨玉茹向程昭昭介绍起野生银耳。
银耳属于木腐性食用菌,生长在死树、断枝等木材上。
野生银耳数量很少,营养价值特别高。
她的家乡通江,人工培植银耳的历史非常悠久,摸索出了一整套生产银耳的经验。
生产银耳要用青杠树作为耳棒。
每年冬至过后,就要开始准备来年生产银耳所需的青杠树。
栽培银耳要搭建遮阴蓬,俗称耳堂。
一般使用土墙搭建。
金书记进驻大田坪村以后,提出一些脱贫致富的思路。
其中一条思路,就是大田坪村也可以培植银耳。
在大田坪村红白理事堂的后面,村民们修建了两间土墙屋。
这两间屋子,就是专门修建的耳堂。
邓老爹上山釆摘天然银耳,对大田坪村生产人工银耳,具有重要意义。
从野生银耳中,分离训化培育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优良菌株,就是寻找野生银耳的目的所在。
青杠树栽培银耳,必须每年更换耳棒。
上一年使用过的耳棒,下一年不能再使用,要更换新耳棒。
同理,从野生银耳中选取菌株,也要每年更换。
只有这样,生产出的银耳质量更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