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比赛几乎零封对手。
半场二十五次扣篮,全场超过四十五次,103分巨大分差,如此惊世骇俗的赛果如同飓风般席卷了整个桂宁市乃至南桂省的大街小巷,只要是个热爱篮球的人,无不对此津津乐道。
次日见面的问候也不再是“你吃了吗?”,而是相视一笑,道声“你也知道了啊。”
荣华和杜江都是第一次现场看李东的比赛,没想到全场比赛下来,李东的实力以及天赋比他斗牛时更加耀眼。
荣华没看过李东的比赛,杜江也只是昨天晚上连夜看了一场录像回放,可即便他不看,光是这场比赛的表现,也已经足够惊人了。
“老杜,李东这份数据可以说是相当的华丽,而且他的三分十分的突出。”荣华拿着杜江找来李东这届高中篮球所参赛的比赛资料,看着眼睛发光,语气一转,“不过,我要强调的是他上高中前从来没接触过专业篮球,到现在他系统练球也才三个多月。”
“从他的数据我们就能看到,市联赛的时候只有三分能力比较突出以及利用身体力量突破内线杀伤,很多得分都是依靠三分球。
不过,他的盖帽以及抢断很不错,这两样东西可是天生的,加上这一双大手,这就是天赋,这不仅仅是意识而是天生的篮球手。
而且到了省联赛,他已经有了一定的中距离投篮能力。
上次对阵南海中学的比赛更是可以看出,他的中距离投篮能力就已经十分优秀了。”
“是啊,才三个多月,这个小伙子却在飞快的进步着,这种进步速度,让我都感觉心惊肉跳。”杜江说道。
荣华听着,心中震动,看着场上的李东,眼睛猛然迸发出凌厉的光芒,斩钉截铁的道:“这个李东,我一定要把他招进青年队里来。”
作为比赛现场唯一不多的一名专业体育记者,莫文章握有最为详尽,最为准确信息,同时也是第一名对这场比赛做出专业评判的业内人士。
比赛刚一结束,莫文章就火速赶好的稿子连同李东那准罚球线起跳的扣篮照片就被发到了总编的邮箱之中。
第二天的南国日报体育版在头版刊登了莫文章这篇名为《黄种人也可以飞》的文章,详细报道了比赛经过之后,莫文章指出,李东的出现,将会给中国篮球带来一种不同的元素,这种元素,叫做飞翔。同时莫文章还大胆预判:“这个学生,如果不出意外,未来肯定将进入nb联盟,在美国乃至世界篮球界刮起新的中国旋风,如果给予他们机会,那么他们将会是中国国青队,乃至国家队的绝对后场核心,我相信,他有这个实力!”
通过数据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描述而不是一味地、无原则性的吹捧。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对于莫文章这么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记者居然敢如此大放厥词,对国字号指手划脚,无数专家学者都跳将出来,发表了言辞激烈的批判。
“他懂什么呀,看见个能扣篮的就当宝,一点都没有专业素养,只知道哗众取宠,他当是个人都能进国字号?无知!”这是篮协的某位实权官员在看到莫文章这篇在网上转载后引发热议的文章后在权威媒体发出的声音。
“主编,这个莫文章也太不知轻重了,什么样的话都敢往外写,现在捅娄子了吧。”办公室竞争对手第一时间就跑到总编这来进谗言了。
“哦,是吗?可是我好像记得这篇文章是我让刊登的啊,照你这说法,我也有错了?”郑泽淡淡的扫了时孝仁一眼,似笑非笑。
“啊,这样啊,主编,那个我还有事,先去忙了。”时孝仁心知说错了话,慌忙捂着嘴巴,灰溜溜走了。
郑泽显然没把时孝仁当回事,一个人坐了一会,突然展颜一笑,自语道:“搂草打兔子,没想到还真整出来只肥的,这个小莫啊,还真有点运道,副将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