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上玉门关来。好一座玉门关,有诗为证。
诗曰: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行进玉门关来,经半月馀,才得遇万里长城,放眼望去。
真个是:“万峰戟开翠峦扬,云秀雾缭浮城隍,蜃气广生金台阙,长城万里镇北疆。”
他观景多时,径往南下。得遇一座城池,乃是静南州府城。
那城池忒大,中有护防军二十馀万,又有城中城外百姓一百馀万。
但见:“宏城阔池旌旗扬,鼎沸喧涛盈天茫。旌旗下,万千军士体坚牢。鼎沸中,接踵齐肩紧贴绦。又见那酒楼高阁人满患,听闻那闹事买卖多喧嚣。北疆守门城隍固,烽火台下立威豪。”
他度过城池,径往南来又两日,才得到那黄河。见有万千个军民,在那黄河沿岸忙碌。
他近前施礼,那为首的也还了礼。梅花妆即道:“我自西牛贺洲而来,去往南海寻亲,今遇这大河拦路,见你们在此有这许多帆船,可否行个好意,载我去到彼岸。”
那一人答道:“你即是他国来的寻亲之人,又远征跋涉,岂有不载之理?请上船罢。”
梅花妆笑吟吟,欣然上船。
须臾间问道:“我才见你们万千馀人在此河岸边忙碌,不知你们做些甚么?”
那为首的答道:“此处乃是兰州地界,此河唤作黄河。只因黄河水流,时常泛滥,犹为雨季最烈。有损农作收成,有关百姓安危。太宗皇帝心系万民,传下旨意,任命侯君集、李道宗、李靖为治水大臣,奉命治水。
治水大臣侯君集、李道宗、李靖传下圣旨。命沿河地区州府刺史召集军民,同心治水。我等受了此州刺史之命,携此处万千名力壮百姓,共抗洪涝,以造人福。”
梅花妆惊道:“似这般大河,泛滥起来,有道是水火无情。何不让百姓安居于高处,立家远离河道,岂不省事?”
那一人道:“黄河下游,均为平原农作之地,沃绕千里,若不治理黄河之水,岂不荒废了这大好河山?”
梅花妆道:“这江河湖海,俱为盘古开天辟地所成,乃天造地设,实为天意,若论你们这般治水,倒是不服天意哩,但不知你们怎生治得?”
那一人哈哈大笑道:“你即知盘古开天辟地,那你可知大禹治水?可知《治水通典》么?”
他摇摇头道:“这倒未曾听过。”
那一人道:“上古年间,正是这条黄河之水,尤为壮烈,波涛汹涌。不知毁了多少农作,害了多少生灵。后有一人,名曰鲧,受天尊之命,治理黄河之水。那鲧治水之时,施以高筑坝之策,以堵黄河之水,奈何水势极大,此法不通。堤坝崩绝之时,有万千馀人死于非命。鲧也因此被天尊杀了头。后鲧之子禹欣然领下治水之命。禹一改其父鲧高筑坝堵塞之策。深挖沟壑,降低河床,疏通河道,改其流域。历时十三年,才将黄河治理得当,救了无数生灵,挽了万千农作。而后禹将其治水之法,编写成书,号治水通典,可供后世治水所用。如今我等便是据治水通典所载而治水。”
梅花妆闻言,赞道:“这世间竟有这般能人!”
那人道:“比这般强的,还多哩。”
正说处,船近彼岸。梅花妆遂下了船,即谢辞。
他渡过黄河径往南来,又过两月馀。见一大江拦路,这江正是长江。见那长江岸边,有许多居所,乃是一市集。在江中,有无数的帆船,都是些出江打鱼的渔民。还有那行商的客船。那江中江岸密密麻麻,人来人往。
他即载个打鱼人的顺路船,行到彼岸。
真个是:“西风揽叶上江楼,摇曳千帆顺水舟。雁过鸿头开口叫,长江微波缓自流。闹市集中弄买卖,酒楼高阁醉朦胧。两岸临江馥郁现,神飞顾盼伴云游。”
他度过长江来,又经月馀,已至夏季。又行近金沙江,见那江岸边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知做些甚么?
见他们也有船儿,便近前施礼。那岸边的人也还了礼。梅花妆即道:“我自西牛贺洲而来,去往南海寻亲,没个舟楫,万乞列位方便一二,载我去到彼岸。”
那为首的道:“你即远道而来,上船便是。”
梅花妆即欣然上船。少顷问道:“我才见你们在江中忙忙碌碌,敢莫是打鱼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