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角钱可以买两个西葫芦的年代,半个月能挣到2000元钱,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无怪乎付桂香如此惊讶了!杨棣棠吃了口菜接着说道:“我和志勇商量了一下,这几天还得抓紧干,这个工程刚开工不久,需要的量挺大,咱本钱小只能来回多倒腾几趟。”
付桂香看着手里的钱有些不舍的试探道:“那这钱?”杨棣棠继续道:“家里先留着,把买断的钱都投里,这两天让老张盯一盯,我出去再张罗点,志勇再投点,先这么干着!”付桂香想了一下道:“能不借钱还是不借钱!不行这钱也拿去,家里还有,等过几天我那儿的工钱不是也快结了吗!”杨棣棠笑道:“你手里那点钱解决不了多大问题!还是留在家里,我这次出去才明白,钱就不是攒出来的,日子也不是这个过法。看准机会就得去闯,小烁说的对机会遍地都是,缺的是那双手和眼睛。眼前这个买卖走过一次了,有路子了,那就先把这个买卖干好!”付桂香有些惊愕于丈夫的改变,讷讷地道:“你们爷俩大道理都是一套一套的!过日子还不得是柴米油盐,借钱过日子总归是不舒服的!”
杨烁接口道:“妈!你不懂,企业的适当负债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资本的良性运营!”付桂香嗔骂道:“我还不懂了,你个小王八犊子,你都是我生的,我啥不懂!我是你妈!过日子你懂不懂!”说完,站起身喝问道:“你们爷俩到底还吃不吃?不吃我收拾了!”杨烁忙低头将碗里所剩的米饭,几口消灭干净,站起来争道:“妈!我收拾吧!”杨棣棠苦道:“我这还没吃呢!”杨烁为难的看着付桂香道:“妈!”付桂香嗔怒道:“学你习去!”杨烁一溜烟的跑掉了。屋子里只剩下低声轻语,边吃边聊的两人。
周末,付桂香领着杨烁去大姐付桂兰家看望父母。付桂香姊妹三人,桂兰、桂芝、桂香,姐妹三人命运各不相同。
老大付桂兰结婚成家的时候,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于是选择了身为厨师的范嘉友,老范也是个专全的手艺人,一手北方菜烧的那叫一地道,人也憨厚淳朴,所以生了三丫头的老付头和老伴年岁大了后,便离开农村老家,进城与大女儿一起住。
老二付桂芝学的是财务,虽然文凭不高,但在当时也算半个文化人,进了机关当了出纳,所以找的对象王德民也是体制内的干部,坐办公室倒是风吹不到、雨淋不到。不过岁月不饶人,一晃也是人到中年。
至于杨烁的老妈是家中的老小,从小也是父母呵护备至,但没赶上恢复高考,于是早早成家,先是在当地的小学校代课,后来,教育管理越来越规范,不是师范毕业的老师也就没了上讲台的资格。下岗回家的付桂香自谋出路,学了缝纫和服装裁剪。只是没等自己干,家里便托关系在杨棣樘工作的单位当了临时工,也是在那段时间认识了杨烁的爸爸。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市场大潮的冲击,企业效益逐步下降,临时工也都回了家,付桂香又捡起了缝纫的手艺,一直干到现在。
至于家里更多的隐私历史,因为父母很少提及,杨烁也大多一知半解,不过付家的姐们三人,关系非常融洽。每到周末三姐妹全家老小都要到老大家聚一聚,平时工作不忙了,也会在一起坐一坐。聊聊家常,散散心。这原本也是杨烁和几个兄弟姐们一起疯玩的机会。
付桂兰家住在醴泉中心的位置,靠近客运站,因为改革开放后,原有很多转制企业的职工下岗再就业,范嘉友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来的单位食堂不复存在了,他也没了去处。于是自己凭着手艺,在家里支撑了一个小饭店,平时也炸点油条、卖点豆浆之类的早餐。两口子为人憨厚,做事也勤快,小店的生意倒是红红火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