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带着微凉的露珠,沁人心脾。几只早起的鸟儿在树木间闪展腾挪,马路上的广播还在播放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间之声,路上的行人很少,只有早起的环卫工人在忙碌,抡起的扫把与地面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
杨烁被刘磊早早的拽出来跑步,平日里去往学校的路,并不觉得漫长,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后,难受无比,就好比一部本来运转良好的机器,突然之间换了转速,卡顿的很厉害一样,此时的杨烁就是如此。这需要好好调整状态。背在后背的绿军挎在屁股后面一起一伏,刘磊在前面召唤着杨烁,加把劲,提提速。杨烁在心里默默数着呼吸,不急不缓的控制着节奏。
这是杨烁和刘磊跑步上学的第一天,正热血沸腾、激情四射的刘磊,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在前面领跑,从杨烁家一出来便是如此。有过相关经验的杨烁则心里清楚,年轻人还是靠着一股冲劲在执着的追逐着梦想。从家到学校距离可不近,此时经验、技术便显得更加重要。就如同易建联说的:永远不要用爱好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跑出两条街,刘磊开始慢了下来,杨烁则慢慢赶了上来。刘磊上气不接下气的劝道:“可以了吧!咱俩一口气跑出两条街了,这不得有800米了!”杨烁没有回话,而是步幅不变,呼吸匀称的从刘磊身边跑过。
刘磊见状咬着牙,继续跟上。转到砂石铺就的道路后,行人已经很少,清晨的新鲜空气,令人一阵清爽。杨烁因为一直保持着均匀的呼吸,此时身体慢慢适应运动节奏。加之重生以来,一直在不断加强锻炼,可以说身体素质越发强健,此时只是微微出汗。
又坚持跑完半条街,刘磊已经呼吸沉重,体力消耗很大,慢慢跟不上杨烁的节奏。见此,杨烁开始慢慢放慢步伐,边跑边说道:“注意调整呼吸,保持节奏!”
那时学校的都有体育队队,但对普通学生来说,却很少会去教学生如何跑步,如何去调整身体重心、呼吸、步幅、节奏,谁会认真系统的教这些,就是一顿硬跑,凭的就是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因为在数不上数的N线小县城,家长们能把孩子供上学都算不错,又有哪个家长会去规划孩子的未来,甚至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体育特长生这个概念。能送孩子到学校,做好后勤就算尽到义务了。至于孩子在学校能学到多少那只能看个人造化了。很多家长都没有辅导孩子的能力,不是没有那个心,而是确实没有那个力。就如同干活儿一样,你让种地的农民辅导学徒修车,这太难了!
刘磊算是幸运的,重生的杨烁别的可能弱一些,但这杂七杂八的知识学了很多,因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运动,倡导健康生活,喜欢户外,跑步、爬山、健身,所以作为一个曾经成功的销售,那时的杨烁,没少陪客户锻炼。这方面的知识没少接触,虽然成为这方面的教练差那么点意思,但自己锻炼还是够用的。
杨烁通过调整步幅、频率慢慢带着刘磊缓过劲儿,一路小跑着进入校园。第一天训练的刘磊,进入校园的一刻,觉得世界都是美好的了,终于免于遭罪了。杨烁在一旁劝道:“你要是还想去参加这次运动会,那就现在跑起来,别跟个死狗一样,准备躺下。”刘磊两条胳膊扶在膝盖上,低头努力喘着粗气,连跟杨烁顶嘴的力气都没有了,伸出一只手无力的摇了摇道:“真不行了,一点劲儿都没有了!”杨烁严厉道:“还有几步就到班级了,到班级就能坐到凳子上了,你不想舒舒服服的坐在那吗?你在这儿,我可不管你!”刘磊强打起精神,恨恨道:“杨烁,你可真行,太够意思了!”说着,看向一旁原地踏步的杨烁,又迈开沉重的腿。
学校里的生活总是如此的规律,按照每个时间点,按部就班,如同一座古老的座钟,每时每刻都会发出自己固有的韵律,也会在特定的时刻发出那一时刻独有的声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