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大理鹤庆西甸是金沙江支流漾弓河谷的一个小山乡,地方虽小,但走出了多个大学教授,几个厅级领导,一个将军,数十个县处级干部,其他出去工作的各业各行,如过江之鲫,更是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这些出去的人有一个共通点,多姓杨,都尊杨封王为老祖,有传说但又说不清因由。
作者尹姓,高级经济师,本欲潜心经济,奈何力有不逮。凑巧的是小时候听过一些传闻趣事,亲眼见到许多真人奇事,有此素材不记录下来,岂非暴殄天物,是故不揣冒昧,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书中人物地形解读如下。
书中的河南村因与小邑登村地形绝类,以小邑登为主体的两个村的合体,其他村庄有的隐去,有的略写。
据笔者考证,曾出使琉球的杨载生有二子,次子杨勲后代迁居何处,均有迹可寻,长子杨遵却了无隐踪。而且杨载和黄公望等往来众多,但后期的记载却闪烁其词,文短事大,结合鹤庆的土人墓葬习俗,印证传言不虚。如史家苦苦追寻的契丹人后裔其实就隐在保山的施甸。
书中的祖培先生是我高祖,养有一子二女,给城里和坝子里有钱人家坐馆,常带了两个姑娘去就食,说穿了就是家里穷,出去混个口。两个姑娘书都读得深,一个嫁到河北村,儿子是前鹤庆县林业局长,另一个嫁给在楚雄工作的一个干部,教育得法,子孙辈在外工作的颇多。
金堂玉堂世堂是鹤庆辛庄杉树村的三兄弟,同日娶的三姊妹,我二叔入赘其家,从一个山乡往更远的山里去,不说大家都知道必有缘由。小时侯常去二叔家,惊异于大山中居然有如此屈曲回廊的广门大宅,记忆中书堆里有共产党地下组织早期宣传的手抄小册子,可惜后来失于大火,遗迹尚存,仅剩一片白地。书中竹香的原形是我二叔岳母,脑子受了刺激,一年四季睡在稻草堆中,咒鸟的唱词就是承她所教,只是没有作者写的那么长,意思却也相近。
我外公兄弟,鹤庆松桂文星西登人氏,一个加入共产党,一个加入国民党。杨茂的原型是杨荣茂,曾任大理州委组织部的科长,小说中是副部长。杨康的原型杨荣康,原六十军抗战老兵,因建奇功,授中校衔,带回个漂亮媳妇,乡间俗称的苏杭美女,至今老少爷口中亦有所闻。因为乡下生活颇为困顿,刚好外婆父辈在大革命低潮时期支助过我党,党没有忘记滴水之恩。本欲举家迁往杭城,却遭横生枝节,终至劳燕分飞,后来各各自组新家,外公到死都唏嘘不已。但凡男孩子小时都爱听战斗故事,文中的战斗过程多为外公或当事者亲述,无问真假,也许逗小孩如我者玩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