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卡的到来对于刘长歌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消息,事实上在新建立的剧组里始终要贯穿全线的是阿德里安这个主角。
在《调音师》中,刘长歌设定了阿德里安的人生,一个丧失地位的年轻天才音乐家,成为了一名钢琴调音师。
阿德里安在音乐和钢琴家生涯中倾注了一切。
他把前途全部押注在享誉盛名的伯恩斯坦音乐会上,并希望通过比赛获得成功。
但他失败了,阿德里安失去了全部:他的未来、他的理想和幻想,他对音乐的热爱,他的感觉,以及对生活的渴望。他成了一名钢琴调音师,受雇与他的好友西蒙。在他的业务领域内,最终假扮成盲人出现。这个方法使他能将已经遗忘的情感重获己有。他重新热爱生活,尤其是能再一次的演奏钢琴。
但是,为了做他人所不能而假扮为盲人,有时既可能带来更多的欢愉,也可能导致大祸临头。这种选择是双向性的,而阿德里安用子虚乌有的残疾来伪装自己并非出于恶意,只是为了重振旗鼓,自我拯救:通过他人的关怀来走出阴影,并且这种窥视使他得以目睹独一无二、常人不可见的场面。
实际上在几天前刘长歌便早已列好了选角表,然后让伯纳德-利明送到美杜莎影业总部去与欧洲各演员工会以及经纪公司,以便更好的举行选拔挑选。
《调音师》与《海上钢琴师》不同,主要的演员只有阿德里安以及西蒙和夫人,其他的诸如女孩、邻居、服务员、老人等等都是一些龙套角色,但是就是这样的戏份都需要精心的去雕琢,如果不让经纪公司负责帮忙的话,无疑会增加刘长歌的压力,从而增加选拔的难度。
并且刘长歌已经通过托纳多雷的人脉联系到了法国巴黎的高等国家戏剧艺术学院,角色确定后会进行对演员的针对性培训,当然这些是要有花费的,但刘长歌并不为此纠结。这部电影将在《海上钢琴师》封镜后随即进行制作。这是刘长歌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他决定采用照片蒙太奇的形式。在这一部处女秀中,刘长歌想要表现出了高超的节奏感和叙事方法,使观众们能够从美学的感官体验和明显的背景框架里深深的侵入到电影异乎寻常的气氛中。
他的选角表上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条件和选择的方式,比如男主角阿德里安的外形要俊朗帅气,同时眼睛里还要有神....当然这仅仅是第一轮选拔的标准,经纪公司和美杜莎影业会同个各种渠道送到符合标准的演员手中,再把愿意参加试角的成员履历回复到索菲娅手里由刘长歌和索菲娅共同负责这项工作。
然后在经过初步的筛选,确定出合适的名单交回到经纪公司和演员工会手中,在确定一个时间进行集体的试镜选拔。
杰西卡来到意大利的第二天,刘长歌把参加试镜的事情告诉了杰西卡,原本杰西卡只是以为一个龙套的角色不需要大费周章,得知试镜之后还要经过法国巴黎的高等国家戏剧艺术学院的短期培训后才知道原来刘长歌的短片获得了这么大一笔投资。所以不能随心所欲的按照刘长歌的计划来,必须要走过程。
这样以来杰西卡便在酒店刘长歌住处相邻的房间住了下来。
第二天,美杜莎影业和各经纪公司陆陆续续的把他们认为符合条件并且对《调音师》的各种角色参加试镜有兴趣的演员履历传到了索菲娅的手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