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满菱是杨刚的叔叔杨修逢的二女儿,80年杨峰升初三的时侯她也小升初考上了初中,杨修逢本不打算让他再读,认为女孩子能认得几个字就可以了。可杨满菱哭着吵着就是要读,杨修逢没办法,加上家中他姐杨美菱早就没读书,在家帮忙,家中也不需要她做什么。杨修逢只好由着她,只是考虑到镇中学离村子较远,虽然平时可以住校,但星期天还是要回家的,从家步行到学校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学生通常是天不亮出门,赶学校的早读课。冬季下课后到家,已经是万家灯火了。所以杨修逢还是担心女儿安全的。原本指望杨刚能够上下课路上保护妹妹,哪知那家伙初二还没有读完,就必学校开除了。当时整个村子去镇中学读书的总共八个人,杨满菱是唯一的女生,和她同届的三个男学生,比杨满菱还要矮半个头,另外三个男孩子,一个是村中唯一外姓人家的王洪,一个是老实本份,胆小怕事的杨威。还有一个是犯小儿麻痹症的拐子杨耀武。这几个人都入不了杨修逢的眼,唯有杨峰是个狠角色,和比他大的男孩子打架从没输过。所以临开学的前几天晚上,杨修逢提着一瓶三花酒,一条壮丽香烟来到杨峰家。
杨峰一家刚吃过晚饭,坐在屋前的竹床上乘凉,杨修逢把烟酒往杨峰手上一塞,“放桌子上去,给你爷爷的。”接着转向杨鸿儒“老叔,我来看看您,也定跟您说声谢谢。谢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以及在很多方面的指正。要不然我这个村长肯定干不下去。”杨鸿儒还以为他是来和自己沟通村子里面的事。正要接话,这时蔡春桃泡了一杯茶过来。“村长,喝茶”杨修逢接过茶在小竹椅上坐下,道了声谢,接着说道;“小叔公,春桃嫂子,我来还有件事请你们帮忙”,蔡春桃一愣,“我能帮你什么忙?”“是这样的,满菱考上了初中,我本打算让她读完小学就可以了,可她死活要读,我也没办法,就只好答应她了。”杨鸿儒责怪着况;“孩子想读书是好事啊,你难道也和那些人一样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吗?考上]那就肯定是要让她读的呀。”“是是,我这就不为了这事找您来了吗?”杨鸿儒一愣,“找我干嘛?”杨修逢说;“我们村就他一个女孩子读初中,而上学要起早。天还没亮就出门,放学后要走夜路才到家,我怕她路上不安全,所以才来找您帮忙的。”杨鸿儒一听便明白了,笑着说;“你不是来找我帮忙的,你是来找峰子帮忙的吧?”杨修逢也笑了,喝了一囗茶,接着说;“峰子今年应该读初三了吧,这孩子为人机灵,又从小和您习武,一两个大人都不是他对手,我想请他上下学路上和满菱同行,您看可以吗?”“这有什么不可以的,杨峰还能看着满菱被人欺负吗?峰子,你以后不管是在上学路上,还是在学校里,都要保护好满菱妹妹,知道吗。””哦”,杨峰轻声应着,杨修逢忙说;“峰子,那就辛苦你了,路上多照应点她,在学校她舅舅也能照顾到她”。边说边站起来,把茶杯放在凳子上,和杨鸿儒他们告辞,“那老叔您休息,我也回去了”杨鸿儒也从竹床上下来,对蔡春桃说;“让他把东西带回去,就这么点事,说一声就可以了。”杨修逢忙说;”那本来就是孝敬您老人家的。哪有带回去的道理?”边说边加快步子朝堤岸走去。
开学那天杨修逢本想送女儿去报名的,和杨满菱说不用,她可以自己报名,实在不懂,不是还有舅舅在吗?杨修逄想想也是,就叮嘱女儿说;“满女,我已经和杨峰说过了,让他上下学和你一路,你上学放学记得去等他。”“我又不是小孩子,我能照顾好自己,不用别人照顾。”杨满菱嘴上犟着,心中却暗自高兴,背着新书包朝村头走去,到了杨峰家屋后,大声叫着“峰哥,峄哥”,杨峰正在房间整理着暑假作业和文具,听到喊声,知道杨满菱耒了,想着从此身边总是会跟着一个人,便满心不高兴,吩咐站在旁边的妹妹杨玉华去答应一下,杨玉华蹦跳着跑到屋旁,仰着脖子对杨满菱说;“满菱姐,我哥还在收拾东西,让你等他一下,你要不要到屋里来坐一下。”“好呀”杨满菱跑下堤岸,拉着杨玉华的手,从书包里拿出几颗糖塞了过去。“谢谢满菱姐
”。这吋杨峰也整理好了,将父亲昨晚给的学费放在文具盒里,出来招呼杨满菱一声,便率先往堤上走去。杨满菱赶紧放开杨玉华的手,跟在他身后。
从村子到乡镇公路要穿过整个十八联圩,没建红光渠之前,人们都是从弯弯曲曲的田埂间操近路走的。修排灌站的时候一定修了红光渠。红光渠比稻田高出两三米,两边的渠面也有一米宽。从此人们去镇里都是沿这条笔直的红光渠到镇公路,再走一段公路才到镇上的。
杨满菱也和父亲去过几次镇上,过年过节去舅舅家做客,也走的是这条路。所以一路上也不是很吃力的跟着杨峰。期间几次想和杨峰说话,杨峰都没爱搭理他。她比杨峰小两岁,不知为什么,从小他她就是喜欢亲近杨峰。杨峰是孩子王,玩什么游戏他都是司令,谁不服他,他就把他们摔到服输为止。他其实对读不读初中也无所谓,就因为有一次在杨峰家玩时,听到杨鸿儒对杨玉华说;“女孩子也要和男孩一样多读点书,以后才有本事。才能嫁个好老公。”现在杨峰在镇中学读书,她才吵着要读初中的。
上午报名,杨满菱在柳明堂的帮助下,很快交了学费,领了新书,分好了班,就等第二天正式上课。柳明堂对外甥女说;“你现在回家去,明天记得早点来上学,别迟到,带好换洗衣服,以后就吃住在舅舅家。”
杨曼玲背着书包,一路找着来到初三(二)班门口。朝教室里张望着,寻找着杨峰的身影。杨峰正和同学们在打闹着,转头看到杨满菱站在门口。便走到自己座位上,拿起书包往外走去。杨满婷眼睛一亮,正要说话。杨峰已侧身从她身旁走了过去,从朝校门口走起。杨满菱马上像影子一样跟了上去。
他们就这样在上学回家的路上形影不离的走过了两年。这期间两人的关系也有了些变化,杨峄也已习惯了两个人一起上学放学。也会经常性的去和杨满菱开玩笑了。杨满菱更是一见他便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说同学间的糗事,说女孩子间的笑话,有时舅舅家烧了红烧肉。她也会多夹几块假装到外面吃,偷偷的给杨峰吃。
又一个暑假过去了,杨峰已读到高二了。杨满菱也读初三了,已经长成一个大姑娘,身高163,剪着齐耳短发,圆脸上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因为杨峰在学校用同学的自行车学会了骑自行车,车瘾很大。杨满菱便向父亲提出说走的累,要父亲把他的旧自行车给她。杨修逢说你又不会骑,要来干嘛?她理直气壮地说;“杨峰会骑呀,他带上我,我不就不用走路了吗”,杨修逢的二八杠自行车也骑了好几年,每次去镇上开会看到其他的村长好几个都换了新自行车,本就打算要换,也就顺水推舟地说;“真拿你没办法,你跟峄子况,叫他骑慢点,别摔跤了”。
第二天,杨满菱就推着自行车到杨峰家屋后叫,蔡春桃在后拖厨房做早餐,听到后催着杨峰“峰子,满菱在等你,你快点”,“知道了”,杨峰提起母亲早已装好的一罐咸菜,一罐酒糟鱼。冲后拖喊了声“妈,我去上学了”“去吧、哦,峰子,你下周想带什么菜,妈给你准备好。”“妈,不要特意为我准备,有什么吃什么”。边说边走出家门,来到堤岸上,看到杨满菱笑盈盈地推着-一辆自行车站在那里,不禁眼睛一亮,跑过去问;“你从你爸那借来的吗?”杨满菱得意地说“不是借,以后就是我们的了”。杨峰兴奋地“耶”了一声,把手中的菜罐子往杨满菱手中一塞。接过车把手,脚一抬就跨了上去。杨峰手长脚长,坐在座椅上双脚点地,示意杨满菱坐上去,杨满菱脚一踮,一手拿着菜罐,一手抉住后座架。杨峰一句坐稳了,便蹬着自行车朝前而去,越过红光渠下坡的地方也不停下,杨满菱诧异的问;“你要去哪里呀?”“我先带你在大堤上熟悉一下车况,直接上渠会出问题的。”杨满菱知道他心细,怕悴着自己,心底甜甜的,也就由着他。杨峰一直骑到大肚滩,才转身往学校骑去。杨满菱第一次和杨峰靠的这么近。微风吹过,带来一股男性特有的气息。令她心跳加速,面红耳赤,还好杨峰在前面看不见,她便独自享受着这份美妙的心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