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安殿,文武百官分立两道,右边是以首辅为主的文官群体,左边是以武将为首的武将团体,驻京的礼王则站在武将的最前方,这个尊右贬左的习惯是不成文的规定了,这些年陛下一直在削弱武将的权柄,唯独镇守边关的五位上柱国不曾被贬,不动一兵一粮,还有就是卫戍朝廷的卫戍大将军,那是自己的小舅子,保护着自己的安危,除了这六位将军,其余带封号,世袭的将军都被削了兵权。
天禧帝坐在龙椅上,看不出表情,这是个果断的新皇,旧皇退位,上位的不是意料之中的太子,也不是那个才华横溢的二殿下,而是这个侧妃所生的四殿下。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皇子一跃成了皇帝,大家都摸不着头脑,那时候五位皇子夺位,唯有这个四皇子不参与朝市,大部分文官支持太子,名正言顺,官衔高的武官倾向于二殿下,这个二殿下自小习武,有名号的将军在他小的时候都教过他。剩下零零总总的文官武将大多数也支持三皇子和五皇子。
天禧帝低垂眼眸,看了看百官,突然精光一闪,“吴爱卿,多日不见,有没有什么喜事说给朕听听啊”百官中闪出一人,“臣惶恐,臣治下两道盐市较去岁,高出两成,跪伏在地上的吴常青吴大人的手,翻了一翻”,天禧帝龙颜大悦,这是他和他的密语,翻一翻就是四成,说两成,那剩下来的肯定已经送到自己的内库里了,这个老伙计从来没让自己失望过。
“赏,良工局匠师五人,农具若干”这是吴大人提出的,不要钱和田,要人。
“陛下,恳请老臣告老还乡”吴大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边上的文武百官都瞪大了眼睛,你吴常青才不惑之年,就要告老?我们这帮人最年轻的也有知天命了,最老的首辅已经古稀之年了,这不是欺负这帮老人吗?
天禧帝的脸庞也是抽了抽,这老家伙肯定要提要求了,自打上位这吴常青确实是个大用之人,会赚钱,不贪心,两道盐运使这个官说大其实也不大,品级是高,可除了盐,啥都管不了,一没人二没兵,最多有点钱,可这百官那个不比他有钱,有了钱最多也就是给他的宝贝儿子用,莫非。。。”
“陛下,臣的爱子被刺客所伤,危在旦夕,吐血斗升,命不久矣”
这话连老首辅都听愣了,斗升血,一斗十升,这得多能吐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