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皇宫大内里面的眼线传来消息,说是小皇帝出宫了,疑似秘密会晤某人。”
一名幕僚脚步匆匆赶来,手里面捏着一份密信,但是来到上书房门口,却不敢无请而入,站在门口,恭恭敬敬地提醒道。
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的是皇上。
而一名幕僚,称呼自己的老爷居然叫主公,这可是大忌。
在如今大秦王朝一统江山的前提下,居然还有人以裂土封侯时期的军阀封君之名称呼自家老爷。
这绝对是砍头的重罪。
惹来皇室的猜忌,御史百官的弹劾。
再加上一个个小小的幕僚,居然敢称呼当今为“小皇帝”,蔑视皇权,这绝对是大不敬之罪。
大忌重罪加上大不敬之罪,要是泄露出去,必然是满门抄斩的结果。
然而对于两人来说,却好似习以为常一般。
仿佛丝毫不将大秦,不将皇室放在眼里。
“进来吧。”
阁老杨嵩依旧是一副不慌不忙的姿态,甚至连头都没有抬一下,继续临摹着草书字帖。
直到最后一字写完,这才拿起一旁的丝巾擦了擦手,开口道。
“主公好书法!”
“这一幅兰亭集序字帖,绝对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幕僚走进“上书房”,看了一眼阁老杨嵩临摹的字帖,顿时马屁如潮。
“呵呵,书法,小道尔。”
阁老杨嵩笑了笑,不以为意的走到一旁坐下。
此时的阁老杨嵩,年近古稀,然而却是鹤发童颜,精神饱满,面色红润,一点不见老态。
足可见平时保养良好。
幕僚恭谨的垂手侍立一旁,心中自然知道自家主公口中的所谓大道是什么。
这也是他们正在进行的谋划。
让自己的施政理念布行天下,功名被千秋万代传颂下去,香火祭祀不绝,这就是世间大道。
也是帝王之道。
“小皇帝出宫了?还是秘密出宫,只带了一队侍从和一个小太监?他这是想要干什么?”
阁老杨嵩看完密信之后,就是眉毛一挑,有些诧异的自语道。
旋即想到这几天以来,小皇帝的种种表现,不知为何,阁老杨嵩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自登基以后,这小皇帝也不上早朝,也不接见大臣,一直蜗居在皇宫大内之中,流连于后宫之地,你说,他这是想要干什么?”
“懈怠朝政,也不是这么个懈怠法,这不是故意让皇权旁落吗?”
“莫非,此子是在故意迷惑老夫视听,暗中积蓄力量,以图后谋?”
“还是说,小皇帝真的就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废物,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只知道贪玩嬉戏、不懂朝政?”
对于阁老杨嵩这番话,幕僚没有第一时间应答,目光微微闪烁着,似乎也是在思索着小皇帝最近以来的表现。
想了想,这才斟酌着用词,小心谨慎地说道:“主公,以臣下之见,这小皇帝摆明了就是真的不懂朝政。”
“要不然,也不会在登基之后,一个大臣也不见。”
“登基之后,不想着巩固皇权帝位,却天天流连后宫,蜗居在太和殿瞎玩。”
“再一个,甭管小皇帝是真的昏聩无能,还是故意混淆视听,对于我们来说,当下最要紧的,还是主公您凭借着三朝元老的威望,尽快把持朝政,让皇命出不了紫禁城!”
“如此一来,再有城府心计的皇帝,也是没了牙的老虎,只能困死在皇宫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