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煊说完,也不理会众人,而是一只手牵着衣袖,一只手握住笔杆,在洁白如素的白纸上挥毫泼墨。
写一句顿一声,朗声吟咏,抑扬顿挫。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这句开头诗一出口,周围的看官便是浑身一震。
尤其是那些穿着儒衫士子服,更是仿佛有一种触之灵魂的震颤感。
以往,不是没有人宣传过书籍知识的重要性。
可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哪一位读书人将书本的重要性表达得如此清晰,如此高调的宣扬读书的好处。
如果读书就可以良田千亩,谁不愿意读书?
对于那些梦寐百姓来讲,实实在在地好处,才是做事情的最大动力。
但凡是试图通过朝廷权威或者是大道理,让老百姓去干活的方针政策,基本上都是草草收场。
甚至那些因为颁发了此类条文的官员,更是落得个身败名裂,乃至于粉身碎骨的下场。
就是因为朝廷和官方的利益,与百姓之间的利益,没有做到一个契合点,没有同向而行,反而背道而驰。
在百姓看来,这就是官府在压迫他们,逼迫他们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于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于是乎:“今日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于是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于是乎:“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
于是乎:“法分贵贱,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于是乎:“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于是乎:“推翻暴秦,建立新朝。”
于是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于是乎:“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于是乎:“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于是乎:“请诛佞臣奸邪、以清君侧。”
……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在血腥而鲜明的述说着压迫导致的可怕后果。
天下动乱,最受伤的还是百姓。
“扬州十日,江阴三日,嘉定三屠。”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汉人为最末等。”
……
这些史实,更是血淋淋的控诉。
叶煊没有去看那些被震撼住的众位看官,吟诵完毕,继续挥毫笔墨。
“安房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一句是承前启后,情感进一步递进。
论述了读书的好处。
不但可以家中良田千亩,还可以黄金满屋。
那些儒生士子简直就是听得目瞪口呆。
原来教诲民众,也可以用如此直白粗俗的比喻吗?
长见识了!
不过,哪里都不缺一些标榜道德的腐儒酸儒。
纷纷怒斥叶煊这是在玷污圣人学说,要让叶煊闭嘴,不要再写了。
不过他们也只是口嗨一下。
看到叶煊身边虎视眈眈的几位力士,瞬间就是偃旗息鼓,忿忿然的停住了脚步,不敢上前。
这一看就知道叶煊非富即贵,很可能是某位贵人出游,兴致而来,即兴挥毫。
他们口嗨嗨或许贵人不会和他们计较。
但是真的动手了,那必然要破家毁财。
所以说,这些文人墨客,其实是最聪明的。
知道什么人可以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