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HEN省项城县秣陵镇,这里是项城县政府驻地,官道紧贴镇子西边穿过,虹河紧贴着国道西侧自北向南笔直地潺潺流淌,深情地诉说着这个神秘小镇的前世今生和美丽动人的传说。
在小镇西南面,虹河水在这里撕开一处口子。水流一路向东冲刷掘进,蜿蜒迂回,循序渐进,约有二三里地,形成一条溪流。溪流里天然生长着莲藕,故此名曰“莲溪”。
溪水自西向东流到镇子的正南面,在这里形成了东西两个大池塘,分别叫作东莲溪和西莲溪。东西莲溪之间是一条狭窄的南北小路,这条小路向北一直通往镇子里。小路下面修建有一眼拱桥,拱桥将东西莲溪的水连通在一起。
清朝中期,当地县衙在东莲溪中间的小岛上修建了一座书院,名曰“莲溪书院”。
每年一到六七月间,整个莲溪处处长满莲株,放眼望去,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此景此情,让人很自然地忆起汉乐府《江南》来: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荷叶间。
鱼戏荷叶东,
鱼戏荷叶西,
鱼戏荷叶南,
鱼戏荷叶北。
还会让人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即兴赋得《莲溪》一首:
莲叶何田田,鱼戏荷叶间。
莲花多妖艳,映日红满天。
莲株穿泥出,挺身指云端。
莲蓬擎天笑,腆肚撑渔船。
莲子心比箭,清苦明心眼。
莲藕白胜玉,虚心自奉献。
莲溪水潋滟,采莲女思伴。
莲院书声朗,儿郎盼梦圆。
莲溪书院坐北朝南,四面临水,莲溪就像一条长长的碧绿的玉带,将雍容典雅、古色古香的书院转着圈缠绕起来。
书院因莲溪而得名尽显钟灵毓秀之景气,莲溪因书院而蜚声均沾人杰地灵之神韵,举头观莲溪,低头念书院,不禁感叹不已,书院之莲溪“接天莲叶无穷碧”,莲溪之书院“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莲溪书院的先生乃是项城县秣陵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姓夏名燊,字光华,别号莲溪居士。夏先生为晚清秀才,平生饱读诗书,遍览百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夏先生平时不但传道授业、读书吟诗,还时刻关注着国内时局的变化。他一向极力反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陈旧迂腐思想,大力推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进步思潮。
一日,新任县长张铭轩刚刚来到秣陵镇走马上任,便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地赶到莲溪书院,慕名前来拜访夏老先生。
他走上大门前面的石拱桥,抬头望见高高的门楼上悬挂着用行草书写的苍劲有力的匾额——“莲溪书院”,待走近后,又见门楼两旁同样是行草挥洒的楹联,他停下脚步,驻足观赏,不知不觉读出声来: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侍琴弈棋法书水墨养性明德安民定乾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