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奶奶让他往下猜故事,奚岩松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他挣扎着翻身坐起来,用手拍了拍小脑瓜,忽然灵机一动,一把抓住奶奶的手:“奶奶、奶奶,我给你讲,我给你讲吧。”
随后,他便手舞足蹈、神采飞扬地接续着讲了起来:
“奶奶,那个老掐婆子摇身一变就变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这个大姑娘心里就在想:‘我要怎样才能叫开门呢?哦,有了有了……’
“她走到门前,‘嘭嘭嘭’又敲起门来:‘门插板儿门鼻儿,快来给姐姐开门儿。’
“这回哥哥和弟弟异口同声地答应道:‘你还是老掐婆子!我们就兄弟俩,既没有姐姐,也没有妹妹。我们是不会给你开门的。’
“老掐婆子说:‘我可是你们的亲表姐呀,不信你们就闪开门缝儿来看一看。哎呀,快点了,咱们见过面的。’
“哥哥看看弟弟,弟弟瞅瞅哥哥,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反正又不把门打开,只是稍微闪开一条缝隙而已,就一起走上前去。
“小哥俩分别站在左右两扇房门后面,缓缓地把门向后拉开一条缝隙……
“老掐婆子急不可耐地把她的魔爪伸进门缝儿抓过来,吓得小哥俩急忙推上两扇房门,顿时把老掐婆子的魔爪紧紧地夹在两扇门中间。
“老掐婆子绝望而痛苦地叫喊起来:‘哎哟哟我的小爷爷那个疼啊!门插板儿门鼻儿,行行好放我这一回儿,往后再也不敢偷吃嘴儿,谁要骗你谁他娘的就是龟孙儿!哎哟、哎哟哟……’
“兄弟俩得意地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哼唱起童谣来:‘老掐婆子,要掐小孩儿脖子,小孩儿转身就跑,老掐婆子张嘴就咬,一嘴咬个刺球儿,刺球儿变个大泥鳅,大泥鳅身上黏滑,粘住老掐婆子的黄板牙,哈哈哈……’”
小岩松还未讲完,自己就已经前仰后合,笑得合不拢嘴,连生娘、连生夫妇也都被孩子逗得捧腹大笑,乐不可支。
看到孩子突然变得精神焕发,兴趣盎然,一家人自然惊喜异常,庆幸不已,沉浸在欢乐当中。
也是奚岩松冥冥中注定要历此一劫,经受痛苦与磨难,才会有后来不凡的作为。
这正如《孟子》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大难不死,劫后逃生,奚岩松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他变得稳重、懂事了许多。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开始更加体谅和理解父母,也知道照顾和安慰年迈的爷爷奶奶了。
奚岩松最先是拜夏燊夏先生为师,跟着他在莲溪书院读书习字、刻苦用功的。后来,夏先生愤而投笔从戎,追随张铭轩县长投身抗日的洪流之中,书院的日常工作就有夏夫人年小鱼接手主持,奚岩松和其他学生的教学工作自然也就有年小鱼负责。
奚岩松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诚实质朴,为人正直,深得夏先生夫妇的欢心,想当初‘奚岩松’这个名字还是夏先生给取的呢。
当时,对对子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经常碰到,是很能考验学生知识、能力以及反应灵敏度等综合实力的功课,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
有一次上课,夏先生出上联,要求学生们对下联,看谁对得又好又快。
夏先生随口说道:“独角兽。”
奚岩松当即应道:“比目鱼。”
夏先生又吟出一句:“窗外麻雀,叽叽喳喳唱暖阳。”
奚岩松张口接道:“屋内学子,写写画画书胸臆。”
夏先生稍加思索,开口说道:“莲溪,爱莲生于溪也。”
奚岩松对道:“书院,耽书读之院矣。”
夏先生朝门外一努嘴,瞬间怒发冲冠,一掌拍在书案上:“风雨如磐暗故园,小鬼子来了。”
奚岩松猛然站起来大喊一声:“我以我血荐轩辕,同学们冲啊!”
同学们便不约而同地齐刷刷地站得笔挺,愤怒地举起拳头紧跟着高声呼喊:“同学们冲啊!冲啊!”顿时,课堂仿佛变成了抗日的前线,杀敌的战场。
后来,夏先生离开书院奔赴战场,来不及和同学们道别,奚岩松知道后,许久低头不语,喃喃说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师志在千里,壮心不已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