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见过文台叔父”,公孙续杀散众人,驱马来到孙坚面前,下马行礼。对于历史上的短命父子,江东猛虎和江东小霸王,公孙续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孙坚连忙扶起公孙续,感谢道,“贤侄不必多礼,今日若非贤侄相救,我必将死于贼手,感激之话,我亦不多言,日后但有所求,必倾力相助!”。
“叔父客气!想来以叔父英雄,若非那袁术故意以粮草之事相拖,何以有此败?”。群雄之间,挑拨离间的事情,干得越多越好,公孙续也乐此不疲,况且,就算公孙续不说,孙坚也绝对不会忘记这件事。
“哼!日后我必讨个说法!”,身后孙策冷哼一声,对袁术怨气极大。
“此事日后再说,如今贤侄前来相助,也未带粮草,不可久留,我等先离开此地,返回大营再论他事!”。孙坚摆摆手,其实他心中的怒火不亚于孙策,只是他历事较多,相比孙策更加成熟一些,更加明白这事情中暗藏的一些原委,不会那么莽撞。
公孙续点头,于是众人上马,在白马义从的护送下,往大营而去。
而华雄在公孙续手中逃得性命后,匆忙返回关上,李肃接着,诧异问道,“都督何以如此狼狈,莫非联军大军到来不成?”。
华雄老脸一红,眼神阴沉的说道,“不是,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至于自己败与公孙续的事情却只字未提。
“白马义从?难怪!”,李肃不疑有他,宽慰了华雄,华雄只带了三千人,的确不可能是白马义从的对手。
公孙续与孙坚等人返回大营,袁绍大肆夸奖公孙续,赏金百两,酒百坛,布千匹。而后袁绍又开始宽慰孙坚,但孙坚却冷冷的看了袁绍一眼之后,强忍怒气来到袁术座前,以刀画地,厉声问道:“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
袁术摄于孙坚身上的煞气,略微有些惶恐,但见众人皆看向自己,于是强颜道,“将军稍安,此事的确是术的过错,听信谗言,以至将军有失,且容术斩进谗言之人,向将军谢罪!”,于是招呼左右,将进言之人斩首示众。然后又送给孙坚黄金百两,良马百匹,作为谢罪。
而袁绍虽然不满孙坚刚才无视自己,但毕竟自己身为盟主,终究得出面调停,无关痛痒的斥责袁术几句之后,又开始宽慰孙坚,态度十分诚恳,于是孙坚虽然依旧怒火中烧,但却只能作罢,悻悻而去。
而公孙续在将黄金布匹赏赐给白马义从之后,命人将酒水送到孙坚军中,美其名曰与其压惊。而实际上,是因为幽州军中有令,凡行军期间任何人不得饮酒,违令者斩。
孙坚自然不知这一切,对公孙续更加感激,不断感谢。孙策更是表示以后与公孙续就以兄弟相称,公孙续本不愿意,他以为自己比孙策小,但两人一对出生日期方发现,自己竟然比孙策出生早两个月,于是公孙续愉快的表示孙策以后就是自己的小弟了,自己会罩着他。孙策没那么多想法,当即改口称公孙续为兄长,孙坚也乐得见到这一幕,亲口嘱咐孙策一定要待公孙续如亲生兄长一般,不能逾越。
联军之中,孙坚之后再无人愿为先锋,袁绍无奈,只能尽起大军,在汜水关前扎寨。
联军到汜水关的第二日,已经调整过来的华雄便用长竿挑着孙坚赤帻,言其是孙坚狗头,前来挑战。孙坚大怒,嚷嚷着就要出战,但却被身后众将制止。
袁绍见此,知道孙坚是不可能再出战了,于是对众人道,“华雄前来挑战,谁敢出战?”。
帐下一人应声而出,“小将愿往!”,众人看去,此人是从袁术背后走出,应该是袁术的部将。
手下率先出战,袁术也觉得面上有光,于是对众人介绍道,“此乃我帐下大将,俞涉!”。
袁绍赞叹一声真英雄也,随即让其出战,俞涉提枪上马,出帐而去,可惜不消片刻令兵便慌张来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
众人皆惊,纷纷看向袁绍,公孙续也看向袁绍,正是此时,公孙续注意到袁绍身后一人给袁绍的案几上换了一壶酒,并似乎趁机对袁绍说了几句话,袁绍听着似乎沉思了一小会,然后才转过头,其一丝狠辣一闪而逝,若不是公孙续一直盯着袁绍,恐怕也无法看见这一幕。
只见袁绍转头看向韩馥,而韩馥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袁绍是想让自己派遣大将出马,韩馥虽然心中不愿,但也不好驳了袁绍的颜面,于是出言道,“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袁绍大喜,看着韩馥身后潘凤道,“好,有潘将军出马,定可无忧!”。然后亲自拿起刚才的酒壶给潘凤斟了一盏酒,亲自递与潘凤,“将军且饮此杯,绍祝将军马到成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