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元前195年,一代雄主刘邦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几十年的生死荣辱,早已经令这位帝王的内心波澜不惊。面对“生死”这样的大事,刘邦丝毫不以为意,甚至拒绝了太医的治疗。因为他觉得,一切自有天命,人力强求没有意义。
(高祖)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曰:“疾可治。”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可是,有一天,这位已经知天安命的帝王突然暴怒,并且立即给陈平下达了一条杀人指令:“陈平亟驰传载(周)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樊)哙头”
那么,这个曾经在鸿门宴中救下刘邦性命的樊哙,到底做了什么,才会让刘邦如此暴怒?这一突发事件的背后,又有哪些隐情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一看。
—02—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樊哙到底做了什么?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在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95年的二月份,刘邦曾经最好的玩伴——燕王卢倌叛乱。刘邦得到消息后,加封樊哙为相国,领兵平叛。
春,二月,使樊哙以相国将兵击绾。
可是,就在樊哙拿到兵权后不久,就有人告发樊哙。说他曾经有言:“我樊哙是吕家的人,一旦有一天皇帝驾崩,我一定要发兵诛杀刘如意那一伙人。”
高帝病甚,人有恶樊哙,云:“党于吕氏,即一日上晏驾,欲以兵诛赵王如意之属。”
我们都知道,赵王刘如意是刘邦最爱的儿子。在刘邦病危之际,樊哙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语,难免触犯刘邦逆鳞。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刘邦派遣陈平、周勃等人,即刻诛杀樊哙的情节。
—03—
如果确如史书所言,刘邦要杀樊哙,倒也说得过去。可是,樊哙真的说过那些话吗?这一切的背后是不是另有隐情呢?
首先,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樊哙这个人。
鸿门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往往都在惋惜项羽的妇人之仁;也常常感叹刘邦的心机深远。但是,大家似乎忘了。在这场决定历史走向的饭局中,还有一个有勇有谋的存在,他就是樊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