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门外摆满了各种炮仗与鞭炮,老式鞭炮很长,绕来绕去,把人能站的地方都占了。随着一声浑厚的声音,雯时间,祠堂外面一片火光冲天,灰烟漫天,能见度骤降,白雾中唯见火光,那火光似乎要冲进祠堂了,跪在门口的水之星看得胆战心惊。
有一中年人站在花烛红桌旁,目光炯炯,盯着什么,用嗽叭主持着祭祀。他就是那个浑厚的声源。
“祭茅镰!”
轰!一声铜锣,是为起势。
“一祈风调雨顺!”
轰!又一声铜锣,惊动全族。
有一民国乡绅装的老人执香扣拜。
“二祈五谷丰登!”
再执香扣拜。
白烟纸屑涌进祠堂,门外炮声震动天地,大有摧山毀地之势。
轰!这一声铜锣,敲得人心惶惶,毁天灭地。这祠堂,怕是受不了如此大的阵仗,感觉要塌了。要是真塌了,那些跪在堂里的族人不就逃不出去了,何况门外那么多炮仗,火花冲天,似乎更危险,水之星都不敢再向门外望一眼。
“三祈,国——泰——民——安!”
轰!最后一声铜锣,惊动天地,又婉转而结。
可谓善始善终。
“起!”
全祠堂的男女老幼都站起来了。
大家纷纷执香上前拜老祖宗后,要穿过烧完的白色小纸丘,经过茫茫白雾和吓人的炮仗,从祠堂回到村里大路上,才能回家。
这雾是烧纸烧出来的,大家走在茅村大道上,都可以看到白色纸屑像雪花一样从天而降,都可以听到那炮仗雷声轰鸣一般。而且,十分密集,十分危险。
水之星发着呆,突然父亲一拉,他才回过神,刚才,原来是回忆。不过,这些记忆好真切。过去的哪一次祭祀,不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万人空巷的大场面?
茅村的水家人一直保留着祭茅镰的习俗,这是他们祭祖的各项习俗之一,这也许是民间自发最古老最神奇最盛大的祭祀仪式了吧。传说,洪武年间,这里荒无人烟,茅草遍野,水家先人为躲避战乱到此,唯有用茅镰,才能开辟出生存的土地。为缅怀先祖艰苦创业的历史,也为了激励后世自强不息,水家人开创了祭茅镰这一独特的祭祀文化,也一直传承至今。
“祀堂外,都是放过的炮仗,”水之星说“我们好像来晚了。”
爸爸说“外面没人呢,这么安静,应该还在。”
对,里面一群民国乡绅装的人还在主持祭祀,全族男女老少差不多都在这,没有来晚。
祀堂有前堂和后堂,前堂是祠堂主厅,而后堂更像个舞台,摆着祖先像和茅镰。茅镰,放在盖着大黄桌布的桌子上。
前堂瓦房上有一个大天窗,开了天眼,下面有溪道和方形小岛,溪道导走雨水,环绕着岛,小岛上有石桌石椅。前堂与后堂也有个过道,上有天窗,道通堂外,所以也没有什么积水。
堂上有几盏花灯。唉,这是什么鬼?花灯里其实是节能灯。堂侧,有古卷记载,亦有石碑专门录族人姓名。石碑上,人名密密麻麻。
那么,什么样的人名可以刻在石碑上,享受永垂不朽,供万世瞻仰呢?
水之星好奇地走上前。
只见碑上题“捐款壹佰圆:水xx水xx……”
好家伙,给祠堂捐款,就能享受刻字服务……
怪不得这祠堂这么有钱。
不过,捐款留名,也算互惠互利,如果真的大家都做好事连名也不留,那做好事成本也太高了。再说,能激励人捐款,而且能在家门口捐,钱去哪里,实实在在看得见,比网上靠谱许多。水之星如是胡思乱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