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送走了带着两个工人出山搬家的刘春林,林双玉坐到桌前开始打电话。
“王总您好,我是葛王公司的小林,前天和您联系过。”
“你好,你们商量出结果了?”
“不好意思,您提的两个条件我们只能接受一个,价格可以按您说的每吨一千八百元,但数量我现在不敢保证,主要原因是现在已经是冬天,我们这里的气温很低,大都在零下二十度左右,把葛藤的水分晾晒到百分之十五以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再有就是我们还得购买打捆机、叉车,这也需要时间准备。所以您说的五千吨的数量今年我们没法保证。明年早点动手,应该没有问题。”
“今年你最多能供多少?”
“以前没干过这事,没有经验,说实话心里真没底,如果签合同的话,只能先签上一千吨,尽量争取完成两千吨以上。”
“我们每年的采购量不低于五万吨,你这点量对我们来说没多大意思。”
“没办法,我不能做连自己都没把握的事情,给您添麻烦了,对不起!希望以后会有合作的机会,再见!”
“你先别挂电话,虽说是初次打交道,也没见过面,但我觉得你这个老板还是蛮诚实的。这样吧,今年我就不给你提具体的数量要求了,多少都可以,你可以先试着做一下,明年我们再好好合作。”
“那就太谢谢王总的照顾了。我主要负责生产,销售是我们董事长负责的,我让她和你联系签订合同好不好?”
“可以,你让他尽快到我们公司来签合同,一周之内要是没有见到人,我今天说的话就算作废。”
“一定一定!王总再见!”
林双玉本来已经决定放弃葛藤这笔生意。
以公司现在的情况,能完成今年的葛根采挖计划就不错了,很难再有精力做别的事情。答应了给对方回复,只能找一些客观理由推脱。没想到人家挺大度,自己无意中捡了个便宜。
这种结果是最理想的了,反正葛根今年不挖还在山上长着,又跑不掉,留到明年再挖也行。没有根的葛藤就不一样了,风吹日晒雨淋,半年以后就会腐朽,失去利用价值。
林双玉琢磨,哪怕今年葛根少挖一点,也要抓住眼下的这个机会,把葛藤利用这件事先搞起来,就算是探探路,积累一些经验也是可以的。
王瑛领着两名制药厂的采购经理到公司转了一圈,在李建军和常欣欣的陪同下,看了野生葛根的收储情况,看了葛根丁的生产过程,看了院子里、小河边数千个晾晒葛根丁的大竹筛,最后又上山看了野生葛根的生长环境和工人们的采挖情况,饭也没有吃就匆匆离开了。
林双玉原来想趁着这个机会把葛藤的事请和王瑛谈一谈,王瑛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只得作罢。
既然决定了要采割葛藤,林双玉就不想敷衍了事,即使用户明确表示第一年没有具体的数量要求,他也想尽可能完成两千吨的干葛藤生产,争取给用户留下一个好印象,为以后的长期合作打个好基础。
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到了房间里,用了一整天时间,拟定了一份详细的“葛藤生产项目计划书”,列出了需要采取的措施,要做的准备工作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连晚饭都是常欣欣送到房间里来吃的。
大山深处的冬天真的是冷,白天太阳出来还好一点,到了晚上,潮湿阴冷的滋味很不好受。做完项目计划书,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林双玉觉得双手双脚都冻得有些麻木,正想站起来活动活动,手机响了,是王瑛的电话:
“王总。这会忙完了吧!”
“陪制药厂的两个人吃完饭,把他们送到宾馆,刚回到家里。”
“出山的路上还顺利吧。”
“非常好!我也是很长时间没去公司了,变化很大。尤其是索道和公路,只听你在电话里说过,今天亲身体验了一下,很棒!“
”我掐了下时间,从离开葛苑算起,坐了八分钟的通勤车到了索道,又坐了十一分钟的缆车,到了我们停车的地方,上了车不到十分钟就上了省道公路,前后只不过用了半个小时。“
”想想原来进山,那次都得爬上四个多小时的山路,出几身臭汗,真是天壤之别。交通方便了,我和桠姐以后就可以多进山看你。”
“随时恭候大驾。今天你带来的两个人对公司的情况还满意吧。”
“岂止是满意,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说咱们这个区域,原本不是葛根的主产区,每年的葛根产量很低,只有一些散户零星地做一些,在市场上没有什么知名度。今天他们看了山里的环境,看了我们收获的鲜葛根,看了我们的加工过程和生产能力,看到工人们的干劲,都有些惊讶,说我们虽然是刚成立的新公司,但管理很规范,工人们很认真,生产现场的卫生状况很好。“
”他们最满意地方的是我们的葛根丁全部是自然晾晒,不是高温烘干,有效成分流失少,成品的质量一流,希望和我们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那就好,合同什么时间能够签下来?”
“打电话就是要给你说这事。吃饭的时候,我们就把供货合同草签了,他们回到厂里,很快会把正式合同用快递给我寄过来。“
”葛根丁采购数量三百吨,质量达到国家中药材药典一级标准,单价每吨一千二百元,交货地点是他们工厂,交货时间,两个月以内,结算方式,合同签订两日内买方支付百分之三十的定金,其余货款到货验收合格后十日以内银行电汇。”
“那就好,我心里踏实了。”
“公司现在就得做发货的准备工作,我想和你商量一下,运输的问题咋样解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