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地上的晨露渐起,凡城后山的桃园内,一棵最高的桃树迎风而立,树上一个简易的小窝棚上一个弱小的身形盘膝而坐,远远望去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一声鸟鸣划破了宁静,太阳也终于跳出了地平线,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渐渐升起与云相连,那弱小的身型周边却似团雾围绕,迟迟不散。
过了许久,那团白雾不但没有散去反而渐浓,体积却逐渐缩小,最后竟似隐入那弱小的身躯之内。
随后那身形纵身一跃,跳下树来飞奔而去。
————-
小牧云从房里走出来的时候郭大户和晏夫人已经快吃完早饭了,老和尚更是早已吃完开始上午晒太阳的准备工作了。
老和尚自从来到府内一住就是三年,每天除了指导指导小牧云修炼之外上午晒一通太阳,下午晒一通太阳,既不也不打坐,没太阳的日子就躺着房里睡觉,日子过得倒是逍遥。
郭大户夫妇也从不介意,郭大户祖上曾是官府中人,因得罪了太师被贬至此处,虽然这几代再无人在朝廷中担任过一官半职,但本来家中便有些底蕴,平日里做做南方丝绸和本地皮毛人参这些特产的东西,一家小日子过得也算殷实。
用一句现代的话说就是家中有房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夫妇两人一向尊佛重道,再说本也不差老和尚一口饭吃,而且自老和尚来了之后家中事事顺意,宝贝儿子也身体健康,两口子也是欢喜得很,把老和尚当吉祥物一样供着。
什么儿子武功高不高的完全不关心,咱们做正当生意的又不靠身体去抢钱,长命百岁就是最高理想。
小牧云吃完早饭跑到院子里,看藤椅上躺着的老和尚双眼微闭却似并未睡去,便跑到藤椅边上,拉着老和尚的胳膊摇了两下,一脸严肃的说:“师父,我好像练功出了问题。”
老和尚微微张开双目,看了小家伙一眼:“神浮气躁,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为什么会这样的?”
小牧云听闻没什么大事不由心中一喜,回答道:“前几日入定后内视自身,见体内有个小气团,觉得十分好玩便意守此处观察了一会,没想到似乎身外有天地灵气源源不断的进入体内,这几日更是越来越强,每次意守过后体内便感觉像气球要被吹爆一样。”
小牧云琢磨了几天才想出这个自己感觉很合理的解释,又故意说的比较严重,希望能引起老和尚的重视,哪想老和尚却全不在意。
“无妨,继续修炼即可,只要不再意守此处,过些时日自然会散去的,去吧。”老和尚说完把眼睛都闭好了,好似再无搭理他的意思。
小牧云却似仍不放心,继续追问道:“师父,那如果不见好转我会不会爆掉啊?”
“放心吧,死不了。”老和尚侧了下身子好正对着太阳,一脸的不耐烦,过了片刻看小牧云仍不肯走,只得继续解释道:
“你这种情况本来也算不上坏事,道家心法在练精化气的阶段都是这样的,只不过咱们佛门功法并不在意气,而是重意,入定而生慧,慧生神通,气乃细枝末节之流,我们是懒得去练的。而道家却是用意来指气去冲击奇经八脉,沟通天地来练体,所以他们才会去练气。身体本就像一个容器,气就像水,水多了最多溢出去而已,你什么时候看到水把花瓶灌碎了。”
“噢,弟子明白了,谢谢师父。”小牧云躬身行礼后便退去了。
自从得到那本绝世秘籍之后小牧云想了很久,终于想到后山那片桃园,那是郭大户家的三十亩私产,家里后门有一条小径直通山顶桃园处,平日便少有人去,倒是练功不错的地方。
当时第二日便上山在那棵树上搭了个简易的小窝棚,八九岁的孩子淘起来那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小牧云公子绝对算是很懂事的孩子了,看他在树上搭小房子,两个桃园的长工不但未阻止还来忙前忙后帮了好大的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