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洛阳之南三百余里有一山名曰恒山。
恒山脚下的一处山谷,山谷东侧是主峰天峰岭,西侧是千丈高的翠屏峰,中间是唐峪河。
山景、水景交融,营造出一片仙境福地。
其中最奇那翠屏峰,千余丈高,整个山峰郁郁葱葱,唯独那临河一面,却如被巨斧劈成,整个切面光滑无比,寸草不生,远古海洋沉积形成的石灰岩层理清晰,如阵列般排列整齐,斜刺天空。
而在那如斧凿切成的岩壁据地面三十余丈之上竟有诺大的一栋建筑悬空而立,如贴在山上一般。
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
主楼门匾上写着三个鎏金大字“玄空阁”。
玄空阁的观景平台上一僧一道相视而立,僧人法相庄严,年近古稀却满面红光,道士看着不过中年,一身杏黄袍,手持拂尘,仙履飘飘。
“但修性不修命,果乃修行第一病。”中年道士笑道。“小和尚,几年不见你是越发的见老了。”
“但修命不修性,万劫阴灵难入圣,身体本就一具臭皮囊,佛门弟子本就并不在意,寇真人倒是说笑了。”老和尚机锋相对,倒是丝毫不肯吃亏。
那道士倒是毫不在意,正色问道:“不知苦禅大师今日约见所为何事?”
“寇真人已近百岁,不知仙劫何时来临?”老和尚问道。
那道士摇了摇头:“应该时间不多了,我已压制修为,希望能再多拖几年,还有些未了之事。”
“寇真人羽化之后道门对二十年后的大劫可有安排?”老和尚看着道士问道。
“应劫而起必有应运而生之人,凡事自有天数,我道门入世修行之人都不急小和尚方外之人今日为何如此关心?”那道士斜眼看着老和尚问道。
“真人倒是洒脱,如此你那天遁剑法就这么失传了岂不可惜!”老和尚盯着那道人继续说道:“我已找到那应劫之人,真人可有兴趣去看看?”
老和尚满脸神秘,似笑非笑的看着那道士。
“原来是来诓我的剑法,也罢,如若真是有缘我又岂是那小气之人。”
老和尚似乎早就在等那道人说这句话,闻言立刻凑上来一脸坏笑的问道:“真人,您看我帮了这么大的忙是不是可以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那道士退后一步盯着老和尚道:“讲。”
“前日贫寺掌门师兄神游路过此处,回去后跟我连叹三声之后说道,此处上延霄客,下绝嚣浮,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无一不绝,言语间甚是喜欢。
小僧终年在外也不曾为寺里做过什么贡献,真人你那天师宫既已完工,可否将此处借住小僧百年,也算帮掌门师兄了了一件心愿?”老和尚身型微躬,面带微笑,一身的诚意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