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终于能看到烟花了呢!”女孩满眼憧憬的看向夜空。旁边的男孩看着她,笑道:“是啊,真是令人期待呢。”
女孩叫函,男孩叫晟,都是在读的高二学生。女孩家和男孩家对门,是从小的邻居,现在也在同一个班级。两家人极其熟稔,从爷爷奶奶那辈开始,是三代的交情了。
晟与函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所以他知道自己这个发小最喜欢的事便是在过年时候看烟花,尽管他觉得那样的巨响很吵闹,却也一直陪她一起看这焰火的繁花。
故事是从腊八开始的。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学习,原本宅在家里的两人被父母赶出去买腌腊八蒜用的大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函哼着歌,眼睛偷偷瞄着晟。晟无奈的说:“我看是你馋了吧,又想吃腊八粥了?前几天不说好要悄悄减肥,然后惊艳班里所有同学吗?”
函把脸歪向一边,小声地说:“不是我不减肥,实在是太好吃了啊。”
“笑死,这就食言了?”晟露出鄙夷的目光:“就这还减肥?丝毫没有定力啊。”
函涨红了脸,反驳道:“吃好吃的不能算食言......吃好吃的!......吃货的事能叫食言么?我这是为减肥运动和好好学习养精蓄锐!”
两人说着闹着,就到了商场。一进商场,扑面而来的便是年味。大红色的横幅上写着“牛年大吉”。两边都是些常见的年货:春联、红包、干果等应有尽有。
“喂,咱们要不买个旺旺大礼包吧。”函拉着晟的手不让他走。晟翻了个白眼:“你是三岁小孩?多大了还吃这种东西。再说,咱们预算不多,再看看有没有别的更想要的。”函叹了口气,恋恋不舍地向着蔬菜区走去。
“您好,三斤大蒜。”“十二块一,算你十二。”
买完大蒜,晟又给函买了一串糖葫芦后二人便回家了。
外边突然下起了雪,阵阵冷风吹来,夹杂着雪花,直教人睁不开眼。晟用手挡着前方,回头看向被护在后边的函:“先别吃了,先找个地方避一避吧。”
函正吃得起劲,见他回头,便把手中的糖葫芦向前一推:“里也要次糖福禄吗(你也要吃糖葫芦吗)?”晟无奈的一拍额头,拉着函去了一条避风的路。
不一会,两人一齐停下脚步。
“晟,那是......烟花?”“是啊,听说今年四环以内也可以放烟花的呢。”“那咱们也放,好不好?”“嗯,听你的。”
伴着风雪以及对烟花的期待,两人回到了家中。
腊八时晟家要腌制腊八蒜,每次都会分给函家一瓶,尽管函和晟都不喜欢吃。蒜很讲究,得用紫皮蒜;醋选米醋,因为米醋色淡,泡过的蒜橙黄翠绿。?腌制时将蒜去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如同翡翠碧玉。蒜辣醋酸相溶在一起,扑鼻而来,可以说是两家除夕菜品中必不可少的配菜了。
“今年又得叨扰了啊。”“没事没事,咱两家什么关系,前几年是我们要回老家,这两年因为疫情不回去了,咱两家正好一起热热闹闹过个年。”
两家家长正在客厅聊天,见状,晟撇了撇嘴,略带嫌弃的看向函:“今年你得在我家吃饭了,我怕你会把我家吃穷。”函气得鼓起脸,作势要踢晟,被他闪开了,便喊道:“阿姨他欺负我!”
话音未落,只听得厨房一声“粥好了”,函便顾不得晟,忙去厨房帮忙端碗端盘。嬉闹玩笑与腊八粥的香气中,新年缓缓拉开了序幕。
“喂,函,出来玩了。”早起,晟穿戴整齐,敲了敲门。
“那个,今天我有点不舒服,你自己去吧。”未见其人,只听得函生无可恋的说:“你知道的,女孩子最大的敌人。”
晟扶额,只得转身自己一个人去买灶糖。找寻了附近的好几家超市,里面都没有灶糖,这让一直不善运动的晟顿感无奈与乏累。正当他放弃寻找想要回家时,突然发现街角那里聚集了好多人。他挤上前去,正是有人在卖灶糖。
“来两斤老式的,两盒新式的。”
“老式的一根三块,新式的一盒十五。”
“有点小贵。”晟摇了摇头,付过账后又挤了出去,刚出来,眼睛便瞟到了旁边的另一个小摊。小摊不大,摊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姐姐,摊上尽是些小物件。
“小姐姐,有暖手宝吗?”
“有的有的,这一款真的超可爱!还有暖贴,看看你小对象会喜欢哪个?”小姐姐含笑看着晟。
“什么啊,我只是给我发小买一个。”晟尴尬的说道。
小姐姐笑的更开心了:“哦,青梅竹马啊,我也曾经有过那样的日子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