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爵士的季后赛期间,爵士打出了令人钦佩的团队篮球,他们进攻非常有纪律性,讲究分享球和传导球,进攻效率非常不错,他们防守也很有韧性,区域防守做得非常出色,成功限制了韦少的突破得分和突破分球,也限制住了安东尼。反观雷霆三巨头,在爵士严密的防守体系之下,三巨头又陷入了常规赛初期的状态,只是现在变成了韦少打完乔治打,安东尼再强行投的状况,整支雷霆在进攻端打得完全不像一支球队。而在防守端,雷霆的轮转换位存在严重问题,爵士一旦突破过后,通过传导球就能轻易获得空位三分机会,乔-英格尔斯用三分杀死雷霆。可见,无论是在常规赛还是季后赛,雷霆三巨头都没有发生真正的化学反应,他们是三巨头失败的典型,给其他抱团的球星或者试图组N巨头的球队提供了反面教材——N巨头不是简单的天赋叠加,也要看巨头的位置和兼容性。
那么为什么姜桓还有走这趟老路,他不想来见证什么,他想书写一些不一样的历史;那就从改变威斯布鲁克开始,之前的谈话就季前赛的表现来说,几乎没什么用,还好姜桓看到了威少在努力尝试,现在也就背书和抛投的数量在提升。威斯布鲁克和科比的关系很一般,其实也没有听说黑曼巴和谁的关系非常好,能得到的沟通结果就是,年龄大了就要配合枸杞泡水,晚节不保的例子可是很多的;成功的前辈还是比较有说服力,还有就是和加里-佩顿的交流,作为不怎么“受欢迎”的名宿,对于威少的主队请教有点“受宠若惊”,他也很努力的希望可以帮助威斯布鲁克解决问题。知道这个情况的姜桓也顺势邀请他加入自己的教练团队成为球队的防守教练,对于俄克拉荷马城不怎么感冒手套考虑很久才勉强同意;今年的上半年,西雅图退役了加里·佩顿的20号球衣(非正式),众所周知,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的前身就是西雅图超音速队,西雅图这座城市因为球队的离开很受伤,前任老板克莱顿·本内特要负主要责任,佩顿也提到自己不会到俄克拉荷马城退役球衣。
佩顿绰号“手套”也是用来标榜他强悍而机警的防守能力的,在1993年的西部决赛中,佩顿一度用极为严密的防守把太阳队的凯文·约翰逊牢牢防住;赛后,佩顿的一位亲戚对他说,佩顿将被防守的球员像棒球一样牢牢握在(棒球)手套里,之后,“手套”的称号就在联盟里传播开来。他是史上防守最强的控卫,而他的进攻可要比绝大多数人都好,无论是在个人防守还是团队协防上,佩顿都无可懈击,进攻端佩顿能投擅突,他的低位单打更是一大绝技。他没有华丽的交叉步,没有太多的如拉塞尔-威斯布鲁克一样的激情爆扣,也没有如约翰·斯托克顿一样的沉稳心志,但是他却靠着一次次凶狠的抢断,一次次不看人的传球,一次次与肖恩·坎普的空中接力,一次次投篮命中后的摇头晃脑大声说垃圾话,成为20世纪90年代组织后卫中个性最鲜明,技术最全面的一位球员。
姜桓这也是在给教练组找了一个“刺头”,不过针对的一般都是球员,垃圾话这个东西在哪里都是有点鞭策作用的;训练中的威少很多改变都是显而易见的,背书单打,更多尝试通过传球攻击篮筐,还有自觉的投篮加练,职业素养方面他一样无可挑剔。姜桓很高兴球队的氛围,回到三巨头的问题,自我牺牲的安东尼等于自废武功,多诺万在前世证明了这个,他会是球队的第一进攻选择,作为交换防守必须保证联盟大前锋位置中上水平,其实这个从来不是困难,态度是个关键;乔治是第二选择,他的进攻稳定性一直是个问题,但他有精英级别的防守,球队整体防守也要依靠他的贡献,他同样迫切希望证明什么。
牺牲的肯定是威斯布鲁克,他眼下也是认可这个安排,自己需要调整打法,防守加组织其实自己一直不赖;当然他们手感不好的时候,他同样有资格用自己的方式接管比赛,他也一直有这个能力。背身单打的进展缓慢,努力丰富自己的武器库很有必要,很多老一辈的组织后卫生涯后期都要靠着大屁股在联盟讨生活;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技战术都是用来吸引包夹、形成己方小范围内多打少的优势,因此背身是巨星们用来达成战术目的的重要途径—给防守者施压,迫使对方缩小整体防守面积,给其他队员牵扯空间,创造合理投篮的机会。因为规则的变化还有市场的需要,背身而变得有点默默无闻,但是背身技术并不会因此消失,他转而变为鉴定超级球星的一个标杆;只不过因为体能、力量、技术上的要求过高,没有教练会轻易布置相应的战术,特别是在漫漫常规赛里,除非是决胜时刻或是打不开僵局的情况下,因此背身技术不是过时了,而是没有那么常规化而已,可雷霆队内的背身高手不少,毕竟篮球有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离篮筐越近,成功率越大!
加里-佩顿的加盟是个很好的事情,威少很多方向变得很好搞定,技术方面可以慢慢练;年轻人则是痛并快乐着,简单粗暴还有垃圾话问候,很多时候你还不一定打得过他。他和姜桓是因为彭家民有了联系,不过姜桓的工作也没有做到位,眼下加里-佩顿二世还在NBA到处找工作;这么好的机会都没有利用到,现在的补救价值可就低了,不过也只能先这样,球队阵容也不适合再多做调整,大家都在调整状态准备球队的第一场比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