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大儒,兖州豫州士族林立,关陇世家站三辅,徐州巨富行商天下,扬州荆州初开化,益州享乐乱纷纷,东汉十三州,并州,幽州匪乱不断,鲜卑称王,击败汉军后,汉灵帝想封王求和,请求和亲,结果被拒绝,要不是檀石槐死得早,鲜卑就是第二个匈奴,乌桓南匈奴和东汉分分合合,听调不听宣,不过还是服从朝廷,数次派兵剿匪。
凉州百羌则是年年叛乱,汉朝耗资百亿,最后被段颎一阵狂杀算是平定,故此并州,幽州,凉州没什么大型士族,至于交州,如果不叛乱,估计皇帝都不知道有那么一个地方。冀州虽然经常被鲜卑乌桓侵扰,但是要优于三州,次于中原。
并州士族目前以二王一郭为首,祁县王氏以王允最为出名,晋阳王氏则少逊之,一郭则是太原介休郭氏,当家人物叫郭林宗,专门负责给人评级,和许邵齐名,真不明白这种人怎么活过来的,士人好名,这俩人绝对是汉末动乱的罪魁祸首。
郭林宗出身寒微,学成后有人介绍他当官,他来了句:“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意思就是,他夜观天象,考察人们做事,天就要完了,非人力所能改,所以我不当官。那他干嘛呢,大骂太监和当官的,还给人家编顺口溜,一生也没什么作品流传下来。党锢之后,被评为:“八顾”之一,当世号称介休三贤,另外两个是春秋晋国介子推和北宋宰相文彦博,所以,嘴炮在什么时候都吃香。
吕布初成名时,郭氏给他发来请帖,结果一帮人谁也不知道这是谁,就没有去,从此,并州士族就和他无缘了。而刺史张懿也曾和郭家打过嘴炮,更是老死不相往来,张懿也是因此更受士族排挤,吕布和张懿关系到越发好起来。
不过吕布现在却很高兴,张懿竟是给自己推荐了田丰和沮授两座大神。人才啊,这俩人可以说不论三国演义还是历史评价,都是三国一流谋士,尤其是沮授,更是战略人才,曾给袁绍规划天下,结果受到颍川派系的排挤,不受袁绍待见,被曹操俘虏后没有投降,曹操放了他后,想回袁绍处,最后被杀害。
田丰则是性情刚直,最后竟然被袁绍直接冤杀,也是可怜。东汉实行察举制,想当官得有人推荐,或者当官的觉得你有才华,也可以对你征辟,你也可以拒绝,当官不如意,也可以直接走人,所以三国大多数谋士都是宅在家里,等待时机。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和后世不一样,真正的文武全才,统军理政几乎样样精通。执剑上阵,那是真正的跑到前面打仗,不是想后世那样,柔弱的像个小鸡子,一阵风就刮到了。比如程昱就曾数次上战场一线,鲁肃更是凭着一张弓,一箭射透敌人的盾牌,至于诸葛亮,绝不是像电视里一样,整天拿着鹅毛扇,坐着小推车,那样是没人敢用的。
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是汉朝文人的标榜,剑是用来防卫的,射,就是射箭,五种评价标准,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则是御人,御军等。所以汉朝以后的文人,大多只能算是儒生,算不得儒士。
虽然有张懿的推荐,但吕布仍然没有多大的把握,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很骄傲,也很有气节。郭嘉,荀彧曾先后在袁绍处出仕,但后来觉得袁绍不怎么样,就直接走了。曹操弄权,也是被人当面指责,袁绍谋士审配也是已死明志。
而吕布自己是武人出身,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同感。凉州三明,皇甫圭出身世家,谋士更多的是自家人,张奂,段颎则比较惨,少有谋士相投,都依托宦官。董卓更是如此,先后在幽州,并州,凉州作战,当过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结果也是账下猛将如云,谋士却是基本没有。三国演义里的李儒,不是董卓的谋士,是弘农王郎中令,后来毒死弘农王,也就是少帝刘辩。是董卓入洛阳后投靠的,李傕兵败后,就消失不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