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听到李恪的话语,很是意动,旋即又有点失落的说道:“现今,老朽年岁已高,经不起过多的长途跋涉,广收学徒恐怕已是为时已晚。”
李恪笑道:“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姜子牙年七十有二,才偶遇文王,最后官至太师,三国之黄忠,七十有二,定军山中名扬天下,神医何不尽力一试。”
“待今年秋收之后,本王欲在我益州境内兴办官学,到时将有数以万计的学员从益州各地来到益州城内就学,本王欲专设一医学学校,到时神医便可门徒万千了”
听到这话,孙思邈很是意动,说道:“王爷,本来老朽准备继续游历四方,既然王爷有请,那老朽就在这益州城内居住下来,传播医学。”
有了孙思邈的承诺,李恪也开心了起来,强留下孙思邈用了晚餐才放其离去。
另一边,在薛仁贵率军接管了剑门关后。
益州就成了李恪的私人之地了,所有外来人员可以进入,所有出关人员皆的手持李恪的通关文件才能出关。
虽然引起不少往来商贩的怒火,但无一人敢闯关。
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除非他们有数倍于守军的兵力。
来往商人也就是有几个看护商队的护卫罢了,怎么敢和士兵对抗。
将近一个月时间,这批集合起来告御状的员外老爷们才行至剑门关。
现在连看家护卫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全忙着耕种自己家的土地。
这群平时养尊处优的人,只能靠自己跋山涉水的赶往长安,舟车劳顿,一个月能来到剑门关已然不错了。
当他们看到关上严加防守的士兵,只准进不准出,顿时感觉头顶飞过一片乌鸦,怪自己出门没看黄历。
在关口附近等了四五天后,发现还是这样后,一群员外老爷感到一阵绝望。
几百人商议了一番,感觉法不责众,这守关之将还能名目张胆的杀了他们。
派了十数名代表,上前询问,何时可以出关。
只见城门看守的士兵说道:“等蜀王的旨意何时下达,众位何时可以出关。”
众人这才明白,是抢走他们土地的蜀王把城门控制了起来,看来就是防止他们进京告状。
几百人顿时义愤填膺,沸沸扬扬的争论起来。
商议了一番,最后决定,分成几波人马,绕山路,出益州,进长安,告御状。誓要把李恪的罪行公布天下。嗯
其实李恪严守管道,就是为自己争取四个月的时间罢了。
待到老百姓收了庄稼,把赋税交上来,自己把短缺的补齐,像往年一样,如数的把钱粮上交给朝廷。
那时李二就会更加坚定的支持自己,成为自己坚实的后盾,方才不怕百官的弹劾。
另一边,李恪又派兵强行征用了权贵们,员外们的牛。
又以益州官府名义从外面购买了一批耕牛。
确保益州每个村子,至少有一头牛和一副曲辕犁。
三百人以下的村子,一头牛,一副犁。
三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俩头牛,俩副犁。
五百人以上,每多二百人,多一头牛,一副犁。
村子里,哪家雇佣耕牛耕地,由哪家负责喂养耕牛,用一天耕牛,赋税时,多交二十斤粮食。
当然,为了普及官报,让益州的老百姓多加关注官报,李恪把这些事情都发表在官报上,发往各地。
此时的益州,百姓们都是耕作的热火朝天,积极劳动。
每天还不到五点,百姓们就外出耕作,到晚上七八点才返回家中。
毕竟,不像以往,土地都是员外,权贵的,累死累活一年,也就是能不饿死就行,百姓们干活没有积极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