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在朝堂之上,高兴万分,把李恪捷报上的内容公之于众,其中也有李恪在逻些成立安西都护府,并留下刘大力带领五万大军继续平叛之事。
煞时百官恭贺,一副喜气洋洋的景象。
就在此时,有个不和谐的声音出来打破了这个祥和的气氛。
在父亲的庇荫下,此时官拜监察御史的杜荷不合时宜的站出来说道:“启奏皇上,臣要弹劾蜀王李恪,三条大罪,其一,私自发展私兵二十万,形同谋逆。二,把新开拓的疆土私设为安西都护府,此为目无法纪。其三,任人唯亲,私自授意自己的贴身护卫为安西都护府都督,不尊陛下。”
听到这话,刚刚喧闹非凡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众臣都膛目结舌,惊骇不已。
不是再为李恪的罪状惊讶,而是再为杜荷的智商惊讶,真是虎父犬子,一生运筹帷幄的杜相,怎么会生出如此烂泥扶不上墙的儿子。
众臣之中,何人不明蜀王这三等罪状,此等喜事当头,就连魏征都没说什么,你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出来触碰李二的眉头,真是茅厕里点灯,找死。
长孙无忌颇有深意的瞥了一眼,站立一旁,毕恭毕敬的太子李承乾,摇了摇头。
接着,俩眼一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对太子的荒唐行为大失所望了。
一点都沉不住气,在此等关头,居然妄想用几条罪状弹劾蜀王。
看来是太子之位坐的久了,屁股烫的慌,想挪一挪位置了。
文武百官一下皆安静了下来,等待着李世民的处理。
李世民喜笑颜开的神色瞬间收起,脸上阴晴不定,愤怒的看着杜荷。
其它俩条罪状还好说,李恪没费朝廷一兵一卒,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打下了吐蕃全境,李恪如何处理,也能说的过去。
这第一条,私自募兵二十万,既然被杜荷提了出来,李世民不得不认真对待。
这条罪状,自己不可不罚,不罚恐皇子们纷纷效仿。
到时,众皇子,各自都招募私兵,手握雄兵,各自为营,为了这个帝位,天下必会兵戈再起,民不聊生。
李二重重的说道:“蜀王李恪,为封番王爷,虽有权私自募兵,但其所募私兵二十万众,人数庞大,超出其权限范围,念其大军征破吐蕃有功,遂功过相抵,现着蜀王李恪,立即返回益州,无诏不可私自离开。”
台下的李承乾,听到如此处罚,抬头错愕的看着李世民,脸上露出不甘的神色,欲言又止。
这一切被李二尽收眼底,在心中对自己的想法更加坚定了几分。
李恪大军刚刚踏入益州之境,沿途百姓都夹道欢迎,为了表达他们的诚心,纷纷拿着家中的粮食前来,有的手里还提着鸡。
李恪看到此情此景,很是感动。
自己大军,虽粮草消耗巨大,但出征之时也是携带充足,在征破吐蕃各个部落之时,得到俘虏的同时,粮草也大大的得到了补给。
现在,大军所携带的粮草,和出征之时所携带的数额也是不遑多让。
完全足够供给自己大军的人耗马嚼,一路都婉言谢绝了前来送粮的百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