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心情大好,吹着口哨,返回家中,三女还在院子里,等着他一起赏月。
看着李恪如此高兴的表情,柳如意心情很是失落,小婉忍不住的问道:“看来公子,已和若兰姑娘,俩情相悦了。”
李恪得瑟道:“还没有,但一切尽在,本公子掌握。”
李恪是满心欢喜,三女却是内心各异,心情低落。
李恪看着三女表情不佳,以为她们,在这月圆之夜,思念起亲人来。
开口说道:“明日,本公子就搬回原处,你们若思念亲人,本公子准许你们回家。”
本以为三女会感激涕零,没成想,此言一出,三女皆背向李恪,起身离去。
让李恪好生纳闷的同时,也在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对她们太好了。
第二日,裴若兰没有再看到李恪的到来,内心雀跃不已,这个烦人的苍蝇,总算是离去了。
又过了几日,李恪仍是没有出现,裴若兰开始对着窗户发呆,感觉有点心烦意乱。
就在此时,时刻注意李恪动向的李承乾,也是知道了,李恪在追求裴府之女。
经人打听,得知,殿中监裴律师,有一女,年约二八,有沉鱼落雁之资,闭月羞花之貌,遂也起了心思。
此时的李承乾,心里还没有扭曲,李二也还没偏爱李泰,因此,李承乾把瘸腿的缘由,全怪罪于李恪身上。
不能暗中施手,杀害李恪,但是可以恶心李恪,因此,才会打起了裴若兰的主意。
李承乾当即进宫,面见了长孙皇后,对其开口道:“母后,孩儿有幸,与殿中监裴律师之女,有一面之缘,初见之下,孩儿便惊为天人,对此女魂牵梦绕,常夜不能寐,经多番打听,得知,此女兰心蕙质,贤良淑德,遂来恳求母后,把此女赐婚于孩儿。”
长孙皇后,沉思了片刻,开口道:“裴家也是闻名的望族,赐予我儿做妾室,裴家虽是同意,怕也心有不甘呐!”
李承乾忙回道:“能得此女,孩儿愿以平妻之礼待之。”(剧情需要,不要吐槽,唐朝还没有平妻的概念)
长孙皇后看着李承乾,从其眼中,看到了一种坚定。不娶此女,誓不罢休的坚定。
爱子心软的长孙皇后说道:“那好,母后便成全于你。”
李承乾低着脑袋,脸上露出了奸计得逞的表情,长孙皇后没有察觉。
接连十多日,李恪还是没有出现,裴若兰想用抚琴,来赶走自己心中的烦躁,但是,于事无补,越弹心越乱,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
拿出李恪的诗,开始一首一首观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裴若兰想到了李恪纵意花丛,流转于青楼之间,再到七夕初次相遇,开始对自己死缠烂打。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自从与自己相识以后,从未见过木子各再去那烟花之地,每天都来找自己献殷勤,自己对她各种冷遇、鄙视和不屑,也没赶走他,原来,他只是为了自己才如此,并且他也做到了。
看着李恪的一首首情诗,裴若兰痴痴的笑出了声。
有
又拿起一首小诗,裴若兰,看着看着,情不自禁的,就泪流满面,手中的纸张也被泪水打湿。
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丝秀气,明显就是出自女子之手。
原来,聪慧的裴若兰,把李恪离别时所念的,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写了下来。
当天,裴律师下朝,刚刚回到府中,就接到了长孙皇后的口谕,裴律师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匆匆进宫,面见长孙皇后去了。
长孙皇后见到裴律师,先是叙旧一番,谈及其父裴寂,先是歌颂其的丰功伟绩,又是谈及,李二对其的怀念。
直把裴律师听得坐立难安之际,长孙皇后才开口说道:“本宫听闻,你有一女,面容姣好,秀外慧中,可有良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