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进展,南京中医药大学所属的11家医院也陆续集结完毕,随着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奔赴湖北省武汉市,参与一线的救治工作。他们中有刚结婚不久的新婚夫妻,有宝宝十几个月的90后父母,这些医护工作者,舍弃了小爱,奉献着大爱,在抗疫一线书写逆风中的爱情故事。
刘媛:1986年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医生,中共党员。1月26日进入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隔离病区。
周士响:1985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骨科医生,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梯队成员。
正月初一,刚结束24小时班的刘媛接到了进入隔离病房的通知,她简单收拾了下,第二天就到进入了隔离病区,至今已离家20余天。
南京市公卫医疗中心收治了南京市所有的确诊病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4小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强度很大。
“如果可以,我想去替换刘媛。”老公周士响心里一直这么想的。他知道,刘媛的身体不好,2010年肾上腺腺瘤手术,2012、2015年又剖宫产两次。“她工作太认真,很拼命,事无巨细,我有点担心她的身体。”
刘媛有着自己的坚持,感染病学专业背景的自己,专业对口、有工作经验,在一线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领导们很关心,每天询问我身体状况。我真的感觉还好,能坚持,我们共产党员,特别能吃苦!”
2月5日,是大宝的生日,夜里10点刚从病房出来的刘媛忽然想起,惭愧的对周士响说:“今年忘记给月月准备礼物了......”
“再好的礼物也抵不上妈妈啊,你能平安回来就是最好的礼物。”
因人手紧张,周士响经常上24小时班,往往2天才能见孩子们一面。但只要在家,他都要陪陪孩子们,以前的“甩手掌柜”,现在由衷感觉“老婆平常太辛苦了”。
这天,周士响带孩子们在家看电影《流浪地球》,一看到分别的镜头,宝宝们更想妈妈了,母女们对着视频,哭了很久很久。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从来没和妈妈分开这么久过,宝宝们总是问。
其实,为了合理安排人力,医院近期正对进入病房人员进行调整,但刘媛申请坚守,她说,党员不能退!
刘玲:1991年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2月8日进入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隔离病区。
孟健(右图右二):1991年出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2月13日作为第七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出征。
春节期间,小夫妻两主动向各自单位报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2月8日,正在科室正常上班的刘玲接到了入队通知,她匆匆扒了几口午饭,下午就进入了隔离病房。
2月12日晚上,江苏省人民医院积极响应省卫生健康委紧急部署,很快组建了1支208人的医疗队赴武汉援助,孟健光荣入选,2月13日出征。考虑到妻子已在抗疫一线,组织上征求孟健的意见,他说:“国家有难,必须站出来,我能行!”
孟健在武汉
彼时,刘玲正在值守,凌晨4点下班,她看到了孟健的微信:“老婆,13号9点集合,出征武汉,全科出动。”
那一瞬间,刘玲心理有点难受,因为家中只剩下婆婆一人,独自照顾仅16个月大的女儿。“肯定会有点担心,但还是支持他,武汉人民更需要我们!”
婆婆平常不爱说话,此时她只是默默无言的帮忙收拾行李,“你们平安回来就行,宝宝我会照顾好。”
就这样,这对90后小夫妻,双双走上了抗疫最前线。
宝宝想妈妈
马晓伟:1990年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护士,1月31日进入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隔离病区。
刘心苗(右图):1990年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医院援湖北医疗队梯队成员。
疫情发生后,马晓伟主动和党支部书记联系,“一线如果还需要护理人员,我报名。我是一名党员,同时有重症和肿瘤科护理危重病人的工作经验。”1月31日,她正式进入隔离病房。
马晓伟的老公刘心苗,是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疫情发生后他积极响应,一直忙碌在发热门诊。未雨绸缪,春节期间医院开始组建援湖北医疗队。
“人手很缺,我主动报名可以吗?”
“你肯定要去啊!职责所在,要冲向一线!支持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