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发现古代文明遗迹,给人类带来的不是希望,反而是绝望的开始。
公元2069年,搭乘八名科考队员的“夸父”号飞船,从火星起航返回地球。
飞船上有:机长杨之远、副机长兼工程师周克、考古学家王悦教授、生物学家董一峰教授、人类学家郑雅教授、遗传学家包明凯教授、语言学家苏子琪教授,还有某国开发的第一代仿生机器人——华美。
其中,苏子琪最年轻,只有20多岁,未婚,出生于语言学家世家,父亲是有名的亚述学专家。
郑雅与王悦均为三十多岁,都是有两个孩子的妈妈。
杨之远与周克均四十出头,杨具有丰富的星际航行经验,多次驾驶飞船执行任务。周是著名的机械与航空动力专家,对飞船的每个结构都了如指掌。
董一峰与包明凯年龄稍大,两人均50岁出头,董为著名的生物学家,痴迷于发现新物种。包为世界顶尖的基因学家,对人类基因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21世纪的六十年代,人类已在火星上建立了基地。
“夸父”号宇宙飞船具备曲速航行技术,最快只需一天时间,就能从地球往返火星。
郑雅是苏子琪在哈佛大学的学姐,两人正在飞船的健身室运动。飞船内设施齐全,依靠重力技术模拟地球重力,在飞船内生活舒适。
两人正在跑步机上跑步。
“子琪,你这个玉佩很亮眼,上面雕刻的是一只孔雀吗?”郑雅注意到苏子琪脖子上戴的挂件,那是一块雕刻成飞鸟模样的半圆形红玉,随着苏子琪跑步节奏,宛如一只火鸟在展翅高飞。
“郑雅姐,这是凤凰,在我三岁的时候,我父亲把它当做生日礼物送给我。”苏子琪的父亲曾在两河流域参加过考古,不知从何处搞到了这块红玉,送给了苏子琪。
“红凤凰,象征吉祥,一定是它给我们带来了好运。我们这次航行顺利,成果丰硕,我们的发现必将震惊全世界!”郑雅兴奋地说道。
“嗯,谁说不是呢。”苏子琪回应道,这是她的第一次星际航行之旅,没想到这么顺利,她不由得想起了事情的起因。
两个月前的一天上午,外国语大学的语言专家苏子琪接到通知,要求她立即前往国家宇航中心办公室开会。在会议室,她惊奇的发现,各个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会议由国家宇航中心办公室王主任主持。研究古玛雅语、古苏美尔语的象形文字专家
王主任先介绍了出席此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其中包括多名在生物学、人类学、遗传学以及语言学界卓有建树的顶级专家。
“同志们,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有一重大发现要公布,首先请大家按照保密原则,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王主任严肃地说道。
“情况是这样的,一个月前,我国驻火星基地工作人员,在地下开采矿石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地下隧道。他们沿着一条长长的隧道,走到尽头,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熔岩洞,在洞穴的石壁上有一些壁画。请大家看投影。”
众人举目观瞧,在讲台上出现了一幅三维投影图,这是一个四壁打磨光滑的巨大的洞穴,大厅周围还有一些小的洞穴,在石壁上呈现出一幅幅彩色的壁画。
“据进去的基地人员介绍,在大厅内发现了一个黄金打造的墓棺。工作人员出于好奇,试着打开了金棺,发现里面有一个类似人形的骸骨,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打开一瞬间,骸骨就化为粉末。”王主任继续说。
“这个可能是原来一直处于密封状态,突然接触到空气氧化所致。考虑到壁画也可能出现同类事情,基地人员迅速对现场进行拍照后,退出了熔岩洞,并将此熔岩洞进行了密封。”
“各位专家,这是我们地球人类在火星一次重大考古发现,这意味着在古老的火星上,曾经出现过高度文明。”王主任提高声音兴奋地说道。
“这些壁画生动活泼,非常写实,请大家看这张幅壁画。”
只见画中人物霸气十足,左手叉腰而立。他个头很高,足有两米五以上,头上光光,不生毛发,两目暴突,两耳垂肩,虬髯。他上肢修长,身披长袍,右手持一根权杖,权杖顶端是一个像松果的物体。最吸引眼球的是,在这个人的额头上,画着一只碧绿色的竖眼。
“同志们,看到这幅壁画后,我吁了一口气。”王主任半开玩笑说道,“因为我以前一直以为火星人是小绿人,没想到火星人长得跟我们地球人差不多,只不过额头上多了一只眼睛而已。
“国家已经决定,派遣科考队去火星考察。”王主任最后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