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安徽省平田县安华村老张家是个大喜的日子,因为这老张家的孙子今天剪“小辫子”。在农村有男孩的家庭基本上后脑勺都会留那么一撮头发不剪,等到长到一定程度再剪,平田县很多地方都有这个习俗,我们这个地方喜欢管它叫剪“辫子”,是个喜事,因为那时候没有十周岁的概念,但是这个这个剪“辫子”跟十周岁有异曲同工之妙……
剪“辫子”这种喜事一般都是姑姑家“出力”比较多,会用辫子拴住钱,然后打结,能栓多少要看“辫子”有多长,为什么说是姑姑家出力多呢,因为这些钱最少有三分之一都是姑姑的,也有人戏称,这是让姑姑家把钱预备好啊~当然不管怎么说这个也算是一门喜事,不能用钱来衡量……
要说这个老张年轻的时候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往前推十五年,八几年的时候十里八乡就他老张一个会照相的,而且照片有时候还会送上门,在当时这属于铁的不能再铁的铁饭碗了,可以说老张年轻的时候跑遍了大半个平田县都不为过!当然了,走的多了遇到的事就多了,加上那时候农村田地多,在路上又看不到几个人,所以也有很多故事发生在老张身上流传开来……
一九八三年秋天,老张今年才四十多岁,跟十多里外的王庄的一个大姐约好了今天把洗好的照片送她那,因为当时十里八乡的农民都会来他们安华街交公粮,所以一到逢集就特别热闹,你来我往,络绎不绝。
八三年的时候出了《射雕英雄传》那时候人们都喜欢守着电视机等着看,但是当时经济并不发达,一个村顶多就一俩台黑白电视机,所以一到放映的点,这一俩家绝对蹲满了人。
现在正值八月,“秋老虎”来的时候还是挺热的,老张吃完午饭顶着大太阳就骑凤凰牌自行车去往王庄送照片……要说那个时候人都比较耐热,因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他们除了坐在树荫底下就不知道什么叫凉快!
老张骑着车,后面车屁股座上还绑着个塑料袋子,里面放的就是照片,一句哼着小曲颠颠晃晃热的满头大汗,老张心想我这走大路最起码得一个多小时,这么热受不了,这大中午的走小路算了!
这安华村到王庄有俩条路,一条是大路,大路就是平常上街啊,交公粮啊,走亲戚啊走的,小路除非自己家地在附近不然的话是没有几个人走的,要说为什么!这就得说道说道了!
这条小路没别的,主要就是路中间的那口水井,这个水井听老人说死过人的,但是让他们细说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后来我才打听到这口井是怎么回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