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刘越他们赶到幽州,刘焉正在严防幽州黄巾贼,见到一只军队出现在幽州城外,而且后面还带着一群黄巾模样的人,马上命人关闭城门。
刘越见城上的人如临大敌,想来是误会自己了,纵马上前道,“我乃上谷太守之子,骑都尉刘越,今领兵前来助战,快去告之幽州刺史刘大人。”
不一会就有人前去通报了,不过刘越也只能等着,那城上的士兵手中的弓箭都是直接对准了刘越,搞得刘越越等心里越发毛,不会有人放冷箭吧。
“果然是贤侄,贤侄稍等,我马上命人打开城门。”
等到刘越这群人陆陆续续进去之后,刘梁和张飞还有文丑说趁现在空闲,找个地方喝酒,文丑本不想去,刘越见这样了也就让他也一起去,反正去见刘焉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在太守府外等着。
“伯父,父亲让我领兵来幽州助伯父,今日正好赶到。”进得太守府大堂刘越参拜道。
“贤侄来的正好啊,听闻贤侄去年斩杀鲜卑人,今初我上报朝廷正式授予贤侄骑都尉之职,真是年少有为啊,没想到今日正好是贤侄领兵前来。对了,这位是校尉邹靖邹将军。”刘焉指着下手的一位将军说道。
“邹将军有劳了,以后还请邹将军多多关照。”
“刘大人客气了,我等同在刘刺史帐下效率,理当同心协力。”
刘越刚来,毕竟没什么根基,当官最重要的是人脉,所以现在是先低调对人。
“贤侄,我看你后面还领着一群黄巾贼模样的人,这是怎么回事?”
刘越于是把自己从沮阳出发,而后遇到黄巾贼的事情跟刘焉说了一遍,当然刘越也不会说自己是运气好,不过刘焉听了以后直夸刘越英雄年少,自己当初给他冠礼果然没看错。
这时一个小兵急急忙忙的跑进来,“报…,启禀各位大人,有黄巾贼来犯。”
刘焉这下有点着急了,开口问道,“多少人,何人领兵?”
“是张角帐下程远志,足有五万之众?”
一听有五万人,刘焉下面在坐之人大多数都慌了,议论纷纷,看起来都不知所措了。
“大人,黄巾贼寇有五万,我幽州现在只有两万人,这可如何是好,要不我等坚守城池,立马向朝廷奏报,请朝廷增派能员干将领兵前来剿贼。”
这人一说完,下面的人都马上出声附和,看到都是被黄巾贼吓破了胆。不过刘越却知道这人一定不懂的怎么做官,你让朝廷派能员干将来杀敌,这不说明刘焉没能力吗,那刘焉心里能高兴的起来的,虽然现在刘焉在上面一句话也不说,不过刘越知道这人的建议刘焉心里肯定不舒服。
“大人,黄巾贼远来,军心已疲,此时正是大破他们的时候,怎么可以任由他们兵临城下呢。”
“邹校尉,敌人五万之众,我们不是不想打,只是现在兵力有限,怎么打。”
“你….”
“好了,吵吵闹闹成何体统,贤侄,你来幽州之时就见过黄巾贼寇,而且还取得大胜,是否有其他不同的意见?”
刘焉的一句话,把大堂上的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刘越这边,“尼玛的,这老狐狸,自己也想打,不过是不想先说,让我做这恶人,打和不打都得罪一班人,以后怎么在幽州立足啊。”不过还好幽州只是自己的临时停靠站,将来一定要有自己的地盘。
“我看黄巾贼寇远来,现在正式疲惫之时,我们趁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先出去杀他一阵,这样守城也可以士气大增。”
“贤侄说的有理,哪位将军愿意领兵先去杀杀黄巾贼寇的锐气。”
这可不是说的玩的,敌人有五万之众,现在幽州城里可只有两万,除去守城的必须人马,能带出去的肯定不多,谁也不是傻子去送死,连主张出战的邹靖都不说话了。
虽然刘焉想出战,不过主意最先还是刘越提的,所以刘越也不能做缩头乌龟,起身大声说道,“小侄愿领兵去破敌锐气。”
“好,贤侄勇气可嘉,既然这样,除了你原来所带三千兵马,我在拨你两千兵马,凑足五千人出去应战,我让邹校尉随后接应。”
刘焉说的是豪气干云,不过刘越心里早就把刘焉的十八代祖宗都骂上了,“尼玛的,这不是让我去送死,敌人五万,老子五千,差十倍,还以为是给自己一万人马呢,现在可好。”那心里骂的都不记得刘焉和刘越可是同宗。
“是,刘越领命。”不领也不行,只有硬着头皮接下了。
等众人都下去之后,刘焉拉住刘越,“贤侄,这次你出战,能战则战,见事不妙马上撤兵,我让邹靖接应你也是为了这个。”
刘越出来之后,才想明白,这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到时候胜了是自己的功劳,败了再向朝廷请求援军,说是自己尽力了,刚一出府衙,见刘梁三人急冲冲朝刘越走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