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字子阳,是光武之子阜陵王之后,跟刘越一样,是汉室宗亲,历史上刘晔历仕曹魏三代,屡献奇策,善参人性,是难得的谋士人才。不过刘晔为世人所知,还是因为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时发明的投石车,后人只知刘晔在这方面有才华,其实刘晔真正的才华还是谋略,只不过当时作为刘姓子孙,而且曹魏是代汉而立,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猜忌,刘晔也懂得自保之道,所以后来曹丕篡汉之后,一直很低调,才能善终。刘越能这么高兴,也是因为自己之前看过许邵对他的评价,如今刘越才知道许邵在汉代是多么有名,那么多人想找他评价而不得,而能得汝南许子将之论,无不是一时之人杰。许邵言晔有佐世之才,可想而知对刘晔的评价有多高。
董卓霸居朝政之后,眼见时局败坏,天下有识之士都在注视着天下的动静,这时传出诸侯讨董,刘晔觉得自己身为汉室宗亲,也需要出份力,所以就奔诸侯所在而来。本来刘晔是想投奔袁绍的,毕竟袁绍是诸侯盟主,而且自己在他帐下,若能出谋划策,就更能相助于联军取得胜利。不过接下来刘晔看到袁绍的行动后大失所望,觉得袁绍不足以成大事,讨董之役就算不会失败,也必不能成功,于是乎刘晔就耐心等待,观察天下各路诸侯,准备择明主而投之。当然,要是刘越知道当时刘晔看中的是曹操和他两人,那刘越该庆幸自己运气好,当刘晔想先去见曹操之时,曹操早已经先一步离开洛阳,所以刘晔就来刘越这试试运气,而且刘越也是姓刘,当日洛阳皇陵外痛哭早就让天下人以为刘越忠心仁义。而且刘越从见到刘晔开始,一直到休息之所,刘越一直是礼让有加,顿时让刘晔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先生能来相投,真是越之幸!”在军士安排好的住所,刘越对着刘晔鞠了一躬。
“主公切莫折煞晔了。”
看着刘晔激动的表情,刘越心中有点小小的得意,老子现在时越来越不要脸了,以后还不谋臣猛将纷纷来投。
“子阳,我军正回魏郡,你就先为我军中从事,等到魏郡,再行安排。”
“谢主公!”
“子阳,你觉得如今大汉如何?”说着刘越有意无意的拿起桌上的茶水,不过眼神还是看了一眼刘晔。
刘晔知道刘越是想考较自己,立即正坐,“主公,自董卓霍乱以来,天下纷乱已显,若诸侯会盟之时能齐心协力,诛杀董卓,迎回天子,这大汉还能昌平下去。可惜诸侯多有私心,个个畏董卓如虎,而且进取不足,此次会盟虽是占了洛阳,不过现今洛阳残破,天子西迁,朝廷威信全无,诸侯又都手握重兵,想来天下明争暗斗不远矣。”
“是啊,若袁本初能用心,诸侯各个奋力,董卓早已经死了。”说起袁绍,刘越现在也还是一肚子的火,这个二世祖,原以为比其他世家子弟好些,现在看来一朝得势,就露出尾巴了,纯粹是小人之志,不足与之谈天下。
“若诸侯人人都能像主公一样,汉室何其幸,不过毕竟是少数。”
“若天下不宁,我改如何自处?”刘越想问的还是这个,自己知道现在开始就是争霸天下,一子下错,那可就是身死的下场,还有可能就是族灭,刘越知道自己走上这条路就有这个觉悟,不过谁也不希望最后的结局是这样。
“主公现据一郡之地,回去之后定当要内休政理,外练甲兵以待天时。冀州虽遭黄巾之祸,不过河北之地历来富裕,冀州刺史韩馥性格暗弱,不时兵事,冀州早晚不保,若主公能据有冀州,则需养甲富民,并州刺史丁原为吕布所杀,现为无主之地,幽州刘虞与主公同为汉室宗亲,到时候北连幽州,先西取并州,再东进青州,全据河北之地,到时携百万之士南下,即可挥戈中原,饮马大江,此光武之策也。”
光武帝就是靠这河北之地,才能一步步的一统天下,刘晔给刘越规划的也是一统河北,现在刘晔就是把刘越当成光武看待,刘越能推心置腹,自己也当尽心尽力为其出谋划策。不过刘晔刚刚说到幽州刘虞,刘越知道幽州后来可是公孙瓒的,而且冀州还有个袁绍,虽然袁绍不怎么样,不过前期袁绍还是不好对付的,尤其是利用家世,冀州韩馥被夺了冀州,刘越心想一定要好好注意,否者难道自己还要再去找其他地方发展?
“好,先生真是高才。”
“主公过奖了,不过主公若是想立足河北,需延揽天下英雄为己用,这样才可增强自身实力。”
这点到是没说错,刘越现在才知道自己的人才稀少,“子阳说的有理,回去之后定要想办法找寻人才。”
“主公,这河内就有人才,主公何不求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