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则,刚刚为何一言不发!”
“元皓,你刚才不也是一句话没说吗!”
这两人赫然就是刘越曾经去招揽过的沮授,另一人就是田丰。当日沮授应田丰的邀约来投奔韩馥,韩馥只是随意的安排了个从事的的职位来打发了,主要也是看出沮授是冀州士族才给田丰的面子的,韩馥最看中的还是用那些高门大族出来的子弟,沮授和田丰虽说是冀州士族,不过他们两人的家族比起那些百年世家是明显不如,甚至可以说是只是比寒门好那么一点点,其实说起来这时候的为官者招揽人才主要还是看出生名望德行。
刚刚刺史府内议事,田丰和沮授两人主要就是作壁上观,也不出声。当然那时田丰书信邀沮授来时,也是满怀匡扶之志,不过随后二人发现韩馥毫无进取之心,甚至连冀州的事情也不怎么热心,更不用说给他们两人机会施展抱负了。正在这时发生了诸侯会盟讨伐董卓的事情,二人没机会去,不过也没闲着,一直静待天下局势,准备择明主而仕之。
“公则,你觉得刚才在大堂上荀谌所提的建议如何?”虽然刚刚两人在议事的时候都没说话,不过一直在听着呢,而且也是一直在心中计较着得失。
“你是指邀请袁绍和刘越同来冀州共治州事一事?嗯…”,沮授沉吟了下,“恐怕是拒贼不成反遭噬。”
“此话怎么讲?”
沮授看着田丰,“我就不信你田元皓没看出来,何必装糊涂呢!”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瞒不过你,不过这样对刺史大人不公平。”看来田丰内心还是有点犹豫,这样也算是间接的背叛主公。
沮授觉得田丰有时候就不会转弯,脾气还很倔,这样要是在开明的主公下面,会比较容易接纳,一般人是容忍不了的,要不然怎么历史上只出现了一个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是魏征太少吗,主要是唐太宗这样心胸的太少了。
“方今之世,天下不宁,刺史大人据一州之地,如果刺史大人能广招贤才,知人善任那还有可为,不过以刺史大人的性格,我看不如主动让与他人,这样也可保自己平安。”
“唉”,田丰也知道韩馥这人,要是太平之世,韩馥虽然才能不足,但也可以勉强能治理好冀州,不过现在是乱世,韩馥这样下去迟早要被他人吞并,比起那时破家灭族,现在这样或许还能保全性格。
“元皓,你我该想想接下来该如何了,而不是担心眼前。”
沮授一说,田丰才回过味来,发现自己顾虑多余了的东西了,“袁本初四世三公,诸侯盟主,若他能入主冀州,也不枉你我一身本领,到时候公与我可得偿所愿。”
沮授看着田丰谈起袁绍入主冀州之后美好的想法,心中多了些忧虑,那袁绍的性格真能容忍田丰这么直的脾气?
“元皓,你这么看好袁绍,韩刺史可是邀请了袁绍和刘越一起来冀州。”
说到刘越,沮授心中就想起了之前刘越去广平郡招揽他的事,那时候自己没想好来冀州,只是被人气了下就来这边了,不过一想和刘越见面的场景,沮授觉得刘越性格温和,有种不表于前的感觉,刘越要是知道沮授这么评价他会是怎么想法。
“公则,袁本初无论是资历名望都比刘叔义高,而且之前又是各路诸侯盟主,听闻袁绍择贤任能,手下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的有才之士,兵强马壮,你我二人一旦投奔过去,凭你我的本事,想要受重用还不简单。”
其实两人在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对局势一直有讨论,当然也包括各路诸侯,能看上眼的诸侯也就几人,袁绍、刘越、曹操、孙坚还有个刘表,不过刘表一直安心的待在荆州,进取不足,虽说荆州富足,不过刘表是守成之人自然不做考虑了,孙坚本来还不错,不过出了玉玺这事之后,两人对孙坚能成事也不看好,曹操不错,不过曹操那时没地盘,发展机会有多大两人还不清楚,那只有袁绍和刘越了,一时两人都决定先看看,不过田丰是一直看好袁绍的,谁叫袁绍名头大人,但是决定一个人最后能否成事,也不是看名头的,主要还是看这人是不是英明。
“那你我二人就看看,刘越和袁绍最后谁能入主冀州,到时候你我再趁机择明主。”
“好,不过公则,虽说韩刺史邀请二人同来冀州,不过想来刘叔义不一定能及时到达,到时候大局一定,他要么只能归顺,要么只能南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