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馥的突然举动让刘越开始的时候也有些不知所措,虽然旁边的周瑜一直用眼神示意刘越马上接下,不过刘越可是有自己的考虑的。若是现在就这样做,冀州百姓会怎么看,天下人会怎么看,是否回认为自己和袁绍一样,都是夺占他人基业。
“韩公,越此来只是为了驱逐袁绍,稳定冀州,非为谋夺刺史之位。”
“叔义,我与你父亲也算是同辈了,你也算是我的后辈,今天下诸侯互相攻伐,百姓流离失所,冀州先前有过黄巾之乱,而且我也不是能保平安之人,我愿将冀州之位相让,也是为我冀州千万百姓考虑,你就不要推辞了。”
“这…”
看到刘越还是犹豫,韩馥又说,“贤侄放心,我自会写奏章上书朝廷,说是自愿相让,想来朝廷也不会有异议的。”
韩馥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事情,早就明白自己没能力再来窃据这高位了,以前袁绍来的时候,自己也想过主公让位于袁绍,只是手下耿武关纯二人不同意,而且在他们的劝说下自己又起了点心思,不过最后落得二人身死,现在还不如主公让出来,刘越看在这样的份上,或许会厚待自己呢。
“若如此,我就暂代韩公接受这刺史之位,若是韩公觉得越哪里做得不好,可以随时来说与越,越必退位让回。”刘越这话当然是客套语了,但是还是要说的,表示冀州不是自己夺过来的,而是韩馥愿意亲自相让的,随后一脸庄重的接过刺史大印。
看到刘越接过大印,韩馥也是暗中松了口气,这样自己也不用整天担惊受怕了。本来韩馥还想今日就直接搬出刺史府归刘越,不过刘越还是以礼待他,不想让他搬,只是韩馥坚持,刘越也没办法,不过还是安排人尽量安排好韩馥。
看到韩馥被两个下人搀扶着走下去,周瑜马上从刘越后面窜出来,大喜的说道,“恭喜兄长任刺史之位,这样兄长就可以名正言顺了。”
刘越也很开心,不过没像周瑜那么表现于脸色,毕竟自己也成熟了许多,上位者就应该要养成这些荣辱不惊的习惯,不能让人看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授在此也恭喜主公!”沮授也是一脸的兴奋,没想到刘越这次的机遇这么大,而且运气出奇的好,不仅成功击败了袁绍,把袁绍逼回了渤海,还顺带着占据了冀州,只要稳定以后再占据袁绍的渤海,那这冀州刺史就名副其实了。这可是自己当初投奔刘越的时候想都没想过的,沮授当时的想法是刘越最好的机会就是能保存实力的回到魏郡,然后占据冀州南部几个富裕的郡县,和袁绍形成南北对抗之势,等到势力形成,再一举击败袁绍夺得冀州。不过现在的目的达到更大,那自己也就更能实现辅佐君主成就霸业的理想。
刘越由开始的开心到冷静下来以后,才想到自己还不是沾沾自喜的时候,现在也才是自己争霸天下的开始,若是现在就开始得意了,那自己可能也就止步于此了。
“公瑾,公则,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是否顺势发兵渤海消灭袁绍?”刺史府大堂上,刘越冷静的对下面的人问道,不过主要是想听听周瑜和沮授两人的意见,毕竟现在自己这边就这两人的眼光准些。而且刘越确实想马上就消灭袁绍,这样自己就真正的得到全部的冀州,而不是现在虽然是得到冀州,不过是不完整的一个。
周瑜和沮授对视了一眼,都知道了对方的心中意思,沮授说道,“主公,我认为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机。”
看到周瑜也点点头,刘越就知道了周瑜也是赞同沮授的话,“哦,公则,为何如此说呢?”
“主公莫非忘记之前袁绍的教训了,袁绍先前若是能先稳定冀州各郡,就算主公能得到冀州南部,兵力也会不足,只要逐步蚕食,主公根本无力一战,而袁绍也可以趁势全取冀州,只是袁绍托大,才让主公得了这冀州之地。”
袁绍确实过于托大了,而且跟刘越这一次的交战,除了运气不在他那边之外,更是频频出现失误也是失败的原因。
“兄长,公则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应该先要稳定冀州为主,而且渤海乃是袁绍的老巢,袁绍经营多时,一时也难以攻克,兄长新得冀州,根基未稳,若内部不稳轻起战端,是为不智之举。”
刘越想想也是,自己看来贪心多了,饭是要一口一口的吃的。
“我军昨日损失如何?”
事后统计是由满宠负责的,所以满宠站起来说道,“主公,我军魏郡兵马有三万,原先冀州降兵六万,昨日攻城伤亡不大,不足千人,主要是袁绍撤退及时,所以没有发生交战,又于城中收降三万冀州兵,我军现在有兵马十二万,不过袁绍先前粮草就不足了,若是主公要出兵攻打渤海,粮草是一个问题。”
冀州粮食难道就这么不足,虽然经过黄巾之乱冀州确实破坏了许多,不过刘越记得冀州也不应该这么不堪啊,“莫非冀州粮仓没有粮食,难道都被袁绍带走了?”
“这到不是,主要是先前主公和袁绍争夺冀州,各地太守采取观望之势,所以各地的秋收之粮都没有运抵冀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