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自诸侯讨董以后,就东归扬州募兵了,之后刘越就一直没有见过。也算是曹操的运气好,老曹的家族里几代都为官的,虽然祖上这些官当得有些不让人待见,不过怎么也算官,而且还挺大的,几代积累下来的财富,又加上卫氏的支持,曹操又非常成功的招募到兵员,之后曹操就回到了兖州。
但是曹操毕竟是无官职之人,回到兖州之后,就一直寄人篱下。不过在这期间曹操还招揽了许多的人才,像东郡程昱、泰山吕虔、还有毛玠、戏志才等,尤其是程昱和戏志才二人,他们的加入让曹操有了种如虎添翼的感觉。先前曹操无论是有多少人才,总感觉自己智谋不足,现在二人都是智谋之士,不仅能替自己谋划计策,还能断明自己思路,让曹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方向,而曹操能夺得东郡,就是二人之功。
初平二年,正当刘越和袁绍战于冀州的时候,曹操也来到了东郡。东郡原先的太守桥瑁,因为本身就与兖州刺史刘岱交恶,在诸侯讨董以后,刘岱以粮草为借口,杀了桥瑁,而后以王肱代之。这要是在朝廷威严未失的时候,就算刘岱与桥瑁有隙,也不敢如此大胆,只是现在看刘岱敢这么大胆的杀害一郡太守,就知道多么不顾及朝廷,甚至是不把汉室放到眼中。
王肱出任东郡太守之后,曹操就来到东郡,曹操此次从扬州归来,总共募得两万兵,而且丹阳精兵悍勇无比,只是现在的曹操像是无根之萍,除了有兵,没地盘没收入。
这一日曹操正在长叹自己没用武之地,程昱和戏志才双双而来。
“主公,现在天下大乱,主公为何不趁势而起,若能扫平天下,也能青史留名。”
“操平生之志,就是为大汉建功立业,扫平西域,只是现在董卓为乱,关东诸侯又不可寄托,如之奈何?况且我曹操现在一无官职,二无地方,枉有用武之力却无用武之地。”
程昱和戏志才二人对视了一眼,知道曹操的所想,今日所来,就是为曹操指明方向的,“主公,现今东郡黄巾未灭,太守王肱虽有人望,可却不能保东郡平安,正是主公用武的大好时机。”
“仲德所言甚是,主公莫非无意东郡乎?”
“这?王肱治理东郡,并无过失,我若冒然夺之,会招致世人诟病,不可不可。”这就是曹操的狡诈之处,明明是很想要得到,嘴上却说得很好,就是希望有人能找个很好的理由让他堵住世人之口。
“若是盛世之时,王肱为东郡太守,并无不妥,只是现在是乱世,王肱一味的妥协,岂不是损害了东郡百姓的利益,请主公看在东郡百姓的份上,一定要勉为其难为之。”
“这….,若如此,我该如何?”曹操说完想了想,又加了句,“我不想伤害王肱性命!”
“主公,现在东郡境内黄巾匪患横行,王肱无力剿灭,主公可以派人先贿赂王肱手下之人,让其向王肱建言让主公来剿匪,而后主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去东郡,只要能把握住东郡的兵马,那万事可成。”
“好,就依志才所言!”
之后曹操重金贿赂了王肱手下的人,果然让王肱答应要求曹操来东郡帮助他剿灭黄巾贼,只是请神容易送神就难了。曹操来了之后也不着急发兵,只是一味的拖延,尽是向王肱要粮要人要兵器铠甲,等到把东郡的价值都榨干了以后,才开始扫匪。这些黄巾贼哪是曹操的对手,没几下就被打得落荒而逃。
本来王肱就是利用曹操的,见曹操确实把黄巾杀得差不多了,就停止了供应曹操的军粮,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让曹操走。曹操本想留王肱一命的,只是看到王肱这样,就在一天夜里,黄巾贼突然出现在濮阳城下,这时的濮阳无兵无将,都被曹操调走了,那伙黄巾很容易就杀进城中,攻入太守府杀了王肱,等到这时候曹操才出现,很顺利的击败了这伙黄巾,不过曹操还是表演了下演戏,对着王肱的尸体大哭,至于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当然这些是不是曹操安排的刘越也更不知道了,刘越知道这是个巧合,黄巾贼正好杀到了濮阳杀了王肱,而曹操也杀败了这伙黄巾贼,后来濮阳城里的士绅就见黄巾还没消灭干净,不保险,共同推举曹操为东郡太守。兖州刺史刘岱这时候也只能无奈的认了。
曹操接受东郡以后,才发现东郡的情况很糟糕,东郡经过黄巾动乱,百姓凋零,而且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无粮了,这就是个问题了,自己的两万大军,加上原先东郡的军队,总共也有三万人,要是没粮那可不行。
于是程昱向曹操提出了向兖州刺史刘岱要粮,兖州刺史刘岱虽然是兖州一州的刺史,不过根本就管不到整个兖州了,各郡太后都已经自行其事了,自己当然虽然是以粮食的借口杀了东郡太守桥瑁,不过自己确实是无粮,曹操没有从刘岱那要到粮食,就只能另外的想办法。
这时戏志才提出徐州有粮,徐州这些年没有战乱,而且徐州富裕,肯定有粮,问题是曹操和徐州刺史陶谦不熟悉,向他借粮陶谦和不一定借呢。本来想买粮的,只是曹操的钱财都话在招兵买马上了,根本就没多余的钱拿出来买。
后来还是曹操想到自己和刘越曾经是好友,可以向刘越借粮,所以就有了之前曹操派人来魏郡向刘越借粮一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