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又开始把目标投到了刘越身上,毕竟冀州一定要夺到手的,现在天气回暖,是时候再与刘越争夺冀州了。
这一日,一支队伍慢慢的行进了邺城,刘越从城门开始迎接,刘越身为冀州刺史,能让其亲自来到城门口迎接的,想来应该也是一定身份的人物。
来到大堂后,从这群人中走出一人站到大堂中央,接过一份诏书展开来:天下不定,非能臣不能守疆土,冀州刺史韩馥,有长者之风,….,东平刘越,汉室之胄,才德堪佳,特封武阳县侯,邑三千户。今累受举荐,兹其为冀州刺史,代守牧民。
刘越跪在地上接过手中的诏书,心里总算松了口气,还好这时候的诏书没后世那样废话一大堆,不过也跪得刘越膝盖麻了,但是朝廷总算是册封老子为冀州刺史了,有了名正言顺的名分,那就不怕袁绍来攻了,若是这样袁绍再来,你就是不尊朝廷的意思,这时候抗旨可是大罪。至于把刘越封侯,刘越根本就不在乎,老子可是想当皇帝,你愿意给啊,不过自己这侯比袁绍的高级,看袁绍你小子还得瑟。
“刘冀州年少有为,年纪轻轻就座领一州,可真是难得啊。”
“呵呵,大人过谦了,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什么大人不大人的,老夫现在是平民百姓,可当不得刘冀州这样称呼。”
这人脸上一脸的平静,刘越要不是听出这话里的嘲笑之意,很真不知道这人心中有气,是生谁的气,刘越不知道,反正应该不是自己的,刘越这之前可没见过这人,就算有也应该是照面,否者刘越应该有些印象。
“叔义,此乃杨老大人,和你父亲也是相熟的,只是你可能在洛阳时未曾谋面过罢了。”
“蔡大…,岳父大人,怎么会是你?”
在后面接刘越话的人赫然就是蔡琰的父亲,蔡邕蔡伯喈。刚刚刘越从城门一直到刺史府,都没仔细看使节里的人,没想到蔡邕也在里面。
“伯喈,你什么时候成了刘冀州的岳父了,我怎么没听说过?”
“呵呵,这也是不久之前的事情,有时间我再于你讲,叔义,你父亲在何处?”
“家父在后面,我这就带两位过去。”
刘越让沮授安排使节里的其他去休息,自己就带着这二人去后面见自己的父亲。
“哈哈哈哈,言之,我们两个老骨头来了,你怎么不出来相见呢。”人还没到刘信的住处呢,蔡邕就叫起来了。
就听到房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房门被刘信匆忙打开,“哈哈哈哈,我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你们两个老家伙啊,快请进。”
刘越随着几位进去坐下知道,听到蔡邕的介绍,才知道来宣读诏书的老者乃是杨彪,曾为太尉,只是诸侯伐董的时候,以为劝阻董卓迁都,所以被罢官,一直到现在都是无官职在身。但是此人确实是忠于汉室,董卓迁都之后,虽然杨彪得罪了董卓,但是也跟随天子一起去了长安,表明自己心系汉室安危,不忍天子蒙尘。刘越知道,杨彪和自己老爹一样,也是汉室死忠,历史上他可是一直以汉臣自称,至死不改,奇怪的是曹丕代汉以后也没杀他,就随他去了。不过此人能让世人认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儿子杨修,后世有人说杨修善于诗词歌赋,政治智商却是不高,所以才被曹操所杀;也有人说杨修很聪明,又与曹植交好,曹丕怕他帮助曹植夺世子之位,所以设计让曹操误杀了杨修。无论历史上杨修怎么,后世对于杨修,不能否认就是他很聪明。
“伯喈、文先,你们怎么来冀州了?”
“唉,说来话长啊。”说起这事,蔡邕也是一脸的苦涩。
董卓迁都以后,裹挟百官去了长安,蔡邕也在其列,当时也有不少人都跟去了,只是那董卓到了长安以后,恶行不减,在朝廷上安插亲族心腹,只要是自己人都加官晋爵,个个身居要职,只要有人对其不忙,轻者罢官免职,重者下狱问罪,完全是成了他董卓的一言堂,蔡邕也受到了牵连被罢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