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越召集了冀州文武,把荀彧和郭嘉当众介绍给了众人,同时任命荀彧为冀州长史,郭嘉为冀州军师祭酒,虽然众人比较吃惊二人这么受刘越的重用,不过对于刘越的安排也没什么意义,毕竟自家主公应该是知道这两人的才能所以才委以重任的。
只是刘越身边有一人比较不服气,司马朗自投奔刘越以后,就一直替刘越处理冀州之事,而且他自己也自认为才识甚高,刘越当初领冀州后,长史一职一直没让人担任,司马朗虽为治中,可是一直以为长史之位就是给自己准备的,只是刘越需要合适的时间才会任命自己。没想到现在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个荀彧,刘越直接让他为冀州长史,司马朗心中甚是不平。
“公既得主公赏识,定有过人之才,不知之前这何处谋事,又身居过何职?”司马朗对着荀彧说道,也是想发泄下。
“彧久在家中,不曾为官,更无资历。”
“那必定家学渊源,父祖辈定是高官显要!”
这下连刘越都听出司马朗的语气不善了,眉头皱了一下,心道司马朗今日是怎么回事,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肯定是司马朗心中不痛苦了。不过刘越知道司马朗的性格,司马朗乃是君子,只要荀彧能让他信服,他一定会心悦诚服的。
“我颍川荀氏祖上,确实有过官职,只是那是父辈之才,与彧无关。”
“莫非是颍川荀氏,慈明公族人?”
“慈明公正是家叔。”
司马朗心中一惊,这荀彧来头可不小,颍川荀氏和我河内司马家一样,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尤其是荀彧之叔荀爽,在灵帝之时被世人所敬重,也是自己十分敬重之人,若是如此,荀彧由此才学,能得主公重用,也情有可原。虽然司马朗心中有些敬佩荀彧了,不过既然已经开了头,也不能就这样退缩了,还是要试试其才如何。
“公既是慈明公之侄,不知得慈明公几分学问,若是没有真才实学,只是高谈阔论之辈,那岂不是误我冀州大事。”
“若说学问,家叔引经据典,通孔晓孟,世上能及者寥寥可数,不过彧学的是治国安邦,助明主建功立业的治世之学,也非三言两语可说明白的。”
刘越心中微微一笑,看来荀彧也是有些争强好胜之心的,要不然也不会说出这些话来,那就让自己和众人见识下吧。
“既如此,试问天下之势如何?”总算说到正题了。
“天下自讨伐董卓以后,各地诸侯拥兵自重,朝廷之令不及关东,汉室威信摇摇欲坠,正是需要有人出来匡扶天下之时,不过我看天下诸侯,大多只是谋一地得失,非谋天下者。董卓乃是国贼,且自西逃长安以后,锐气尽丧,早已经没了当初进洛阳的气势,现在长安局势不明,董卓手下明争暗斗,董卓若是再不出来掌控局势,其死期不远矣;渤海袁绍,虽为四世三公之后,可是为人少谋,优柔寡断,信都一败,已经失去了先机,早晚必为主公所败;徐州陶谦、荆州刘表,都是守成之主,徐州和荆州又都是必争之地,早晚基业为他人所夺;益州刘焉,其人却是算个明主,此人去益州之后,能迅速掌控益州可见一斑,只是听闻刘焉老迈,现在已经卧床不起了,而且刘焉之子并没出色之人,日后益州能自保就算不错了;其余诸侯不过都是趁着局势割据一方,将来必不能长久。主公需要注意的是兖州曹操,曹操虽为宦官之后,可是据我所知,此人知人善任,用贤任能,日后必是主公一大强敌;长沙孙坚,被称为江东猛虎,不过孙坚已死,其子也投靠了袁术,不足为虑也。”
荀彧说得都对,只是孙坚虽然死了,他儿子孙策可是很厉害的,虽然现在周瑜在自己这边了,不过是英雄,就一定能趁势而起,但是这么个现在还算是没成年的少年,谁能想到他以后会怎么样,若不是像刘越这样的后来之人,那能看出来就是妖怪了;其实还有一人荀彧没说出来,不过现在就算一些智如荀彧者,也不会相信,没有名气,没有地盘,将来会到处乱窜的刘备,能鱼游大海,建基立业。
众人能跟随刘越,也是看出了刘越能成大事,否者就不会这样心甘情愿跟着刘越了,刘越为人谦和,做事果断,知人善任,是明主之像,不过要想成功,还是离不开众人的努力。
“文若既然明晰各地诸侯,那我冀州现在该怎么办?”刘越可是听出司马朗的语气变化,而且称呼荀彧字了,就说明已经折服了,现在再问,是请教了。
荀彧沉思了下,若是让刘越评价,一定会说这又是这些聪明人的毛病,话需要故意酝酿下才说,“冀州地处河北,地广人多,乃是英雄用武之地,光武依之以成帝业,主公现在的首要目标,就是消灭袁绍全据冀州。到时候西如并州,并州各地政令不统,各郡太守结地自保,主公大军一到,肯定纷纷来降;然后北与公孙瓒争幽州,刘虞虽然为政宽厚,深得民心,不过并不是公孙瓒的对手,刘虞一旦败亡,主公可以以刘虞的名义讨伐公孙瓒,幽州之民必定纷纷归附,接着再取得青州,一统河北,之后观中原之势。”
“司马朗拜服!”司马朗朝荀彧心悦诚服的行了个大礼,看来是对荀彧确实无话可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