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没想到吕布有此计谋,一举杀死董卓,控制了长安,看来我等是小看了此人。”
若吕布真有这样的计谋,刘越还真是小看他了,现在王允才是幕后黑手,只是老头比较狡猾,到现在还一直隐藏在幕后,天下诸侯都以为是吕布做的。不过王允此人,喜欢揽权,以前朝中有人,又有皇帝,所以王允一直没机会,现在朝中百官比他有威望者不是去朝就是罢官,只有他能服众,所以一旦王允得势,必定会抓权的,用通俗的话讲,老头虽然是个忠臣,可是喜欢权利,这样在太平时节没问题,可是现在可是危难时刻,王允这样就根本不会有几人愿意帮他的。刘越相信,随着王允的揽权,幕后之人也会慢慢曝光,有识之士一定会看清楚谁才是谋杀董卓的主谋之人。
“公则,你真以为吕布有此计谋能杀董卓?”刘越可不相信沮授没看出问题来,就算沮授不在长安,只通过消息传递来认清事情,也不可能分析不出这些啊。
“呵呵,主公,公则只是还没发觉罢了,我看这次董卓之死,获利最大的可不是吕布。”
荀彧这么一说,沮授仔细一想,才发现确实如此,随后再想了一遍事情的经过,以及董卓死之后的一切安排,才明白是有一只手在推动这一切事情,“莫非是那司徒王允谋划?”
“天子年幼,王允以司徒之职录尚书事,本就代行天子之权,看来王允才是此次董卓之死的最大受益者,我看谋划诛杀董卓的就是王允。”
其实刘越早就交代了刘范的乌衣要留意王允的动向,可是自己也不好跟刘范讲一定要留意王允府上的美女,本来王允送董卓一个西域胡姬,虽然传回了消息,可是也没怎么注意,毕竟送美色给董卓很正常,等到王允有动静的时候,长安那边也密切关注了,可是王允和吕布的动作太快了,只几天内就杀了董卓。
“主公,若是朝廷由王允掌权,我看不是什么好事,王允此人一向以汉室忠臣自居,现在又屈居后面谋划,朝廷一旦稳定,到时候以朝廷名义收揽各地诸侯,若有不服,以正义伐逆反,其不是事半功倍。”
朝廷出现一个权势人物,再加上这人又有智谋,确实是一大难题,不过刘越根本不担心沮授所说的,“公则以为,王允能安定京兆之地,而后东出函谷。”
连荀彧也摇头不语,荀彧可是去过洛阳,也见过王允的,虽然王允不一定还记得荀彧,可是荀彧看人还是有几分能耐的,“王允此人若在局外,就是很好的谋划者,可是现在他已经身处局中了,那么以此人的性格,往往会认不清事情的真相,只凭个人喜好做事,安能使众人心服口服。”
刘越老爹也曾经说过,王允就是个很好的棋手,若是由他来下棋局,他处于高处,就能很好的出谋划策,可是一旦王允成为棋盘中的棋子,那他自己就会被自己的狭隘所迷惑,所以王允是个很好的理论家,不一定是个很好的实干家,尤其是后世的时候,做事也不能光凭自己的个人喜好来,更何况是国家大事。
“子玄,你多留意长安的局势,有消息就马上禀报!”
“喏”
刘越这边,商议完事情之后,马上就回去告诉刘信长安的消息,毕竟刘信还是比较关心朝廷动向的,尤其是天子的情况。
“你说董卓死了?”刘信听到董卓被杀,惊得站了起来。
“是的,父亲,董卓被吕布于长安殿门内杀死,而后天子颁布明诏,历数董卓各项大罪,董氏一族三百七十余口已经被抄家灭族了。”
“真是天佑我大汉,董贼早就该死了,董氏满门死有余辜,哼!”
刘越冷汗就下来了,身为后来者,听到被杀满门三百多人,就已经有些不忍了,只是董卓作恶,其他就要受到株连,这也是历代的传统啊,可是刘信好像觉得还不解恨似的,果然政治斗争就是要将对手彻底的灭杀,一点反扑的机会都不给啊。
“现在朝中局势怎么样?”
怎么说呢,可以说是有些混乱。刘越将董卓死后,朝中开始批捕一些与董卓为舞的大臣,甚至出现随意攻击的现象,搞得有些人人自危的情况跟刘信一说,刘信的脸色当场就沉下来了。
“啪”,刘信一掌拍到桌几上,“现在董卓刚死,正是稳定朝政,恢复人心的时候,怎么能如此乱搞,是何人主政?”
“这个孩儿就不清楚了,不过据说司徒王大人录尚书事。”
“王子师误国啊,此人当政,只顾排除异己,还自诩忠臣,大汉危矣!”
刘越看老爹这样,生怕老爹来句让刘越直接出兵长安的话,那样刘越可就为难了,还好刘信没说这样的话。
“父亲,我看情形也不至于这么坏,司徒大人也是为朝廷着想嘛。”
“董卓虽死,可是董卓的兵马还在,现在正是安抚人心的时刻,若稍有差错,以西凉兵的个性,岂不纵兵劫掠长安,谁能保证天子无恙,唉,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希望王子师不要一错再错才好。”
王允错了我才有机会,刘越巴不得王允出错呢,可是在刘信面前刘越也和他一样表现出一幅担忧的表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