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元年三月,刘越应河内太守王匡邀请,出兵并州。
河内之地,真正属于司隶地界,不过它地处黄河之北,太行东南,一山阻隔了河内和并州,自董卓霸居朝堂之后,河内名义上属于司隶,只是河内太守王匡在诸侯讨伐董卓之后,司隶经过董卓的破坏,根本就破败不堪,只能依靠并州,只是那时并州也不好过,所以王匡一直坚持到现在,最后决定迎刘越入河内,可是王匡又觉得单单一个河内郡,刘越又不一定会看上,毕竟河内在黄河之北,若是能联系上并州,将并州一同交由刘越,那刘越一定会心动的,所以才有这王匡邀请刘越的举动。
河内郡在汉代开始,就一直是比较富裕的郡县,到光武入河北之后,当时的河北之地各处烽烟四起,只要河内一地比较稳定,河内是光武帝最大的粮仓,可以说光武帝能平定河北,河内至关重要。后来河内一直是洛阳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河内郡在黄河之北,南边是黄河灌溉,北边是太行阻隔灾害,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不大,适合作物生长,所以粮产颇丰。刘越从洛阳东归的时候,经过河内,早就看到河内的优势了,只是那时自己忙于冀州之事,所以一直没有顾及得上。
河内治所怀城,河内太守王匡已经率一众文武等候在城门口了。
“河内太守王匡,见过刘冀州!”
“王公多礼了,你与刘越的岳父乃是好友,当是我的长辈,直呼越叔义即可。”王匡主动招刘越进入河内,刘越当然要客气些了。
“礼不可废,刘冀州莫要如此。”
见王匡这样,刘越也就不阻止了,随他就好。
刘越被王匡等人迎进城中之后,王匡马上拿出一些东西。
“刘冀州,这些就是河内的人口户册,今日我就全都交给使君了,望使君能善待河内百姓。”
王匡这样,刘越都吓了一跳,这家伙动作太快了吧,什么都交给刘越了,难道刘越真得人品这么好。
“王公,这…”
“我本非治乱之才,能保河内如此久的安稳,已经是我的极限了,邀请使君来河内,本来就是要将河内交由使君,还望使君不要推辞才是。”
刘越再是假意的推辞了几次后,也就不客气了,不过还是让王匡先担任河内太守,等到自己控制后再行安排,只是王匡如此识相,刘越将来肯定不会亏待此人的。只是让刘越没想到的是,王匡竟然不愿意再担任河内太守之职,希望能去冀州找蔡邕,因为他知道蔡邕正在冀州,王匡也早就厌倦了这些事情,本来他就不是争天下的料,更没有雄心大志。
“王公执意要离去,越也不勉强,只是越刚来河内,还需王公多留些时日,等理清河内之事后,王公再去冀州也不迟。”
“呵呵,使君客气了,若是使君有事,我可向使君推荐一人,此人文武全才,河内有此人才能保如此久之安稳。”
“哦,王公所荐必定不凡。”这里有什么能人,刘越也只是客气下,不是很期待。
“此人姓韩名浩,字元嗣,河内郡人,为我河内从事,先前诸侯讨董之时,我曾以其为大将,领兵驻守孟津对抗董卓,后来黑山黄巾攻我河内,也是此人领兵拒敌。”
“王公刚刚说是此人叫韩浩?”
“正是!”王匡以为刚刚刘越没听清楚,所以这次回答就提高了些声音,他也希望刘越能重用韩浩,毕竟王匡和韩浩较厚,王匡更是知道韩浩的才能,以及韩浩那颗心怀大志的心。
刘越心中大喜,韩浩啊,这可是忠勇之人,历史上曹操以其为中护军,一直是独领曹操的中军的,这可以看出曹操对其的信任,而且韩浩不仅仅是武将,政事也是好手,历史的屯田制韩浩也是发起人之一,屯田制的实施,让曹操有了充足的粮草辎重,韩浩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王公,不知韩浩现今在何处?”
“自从老夫有要将河内交由使君然后去冀州的想法之后,韩元嗣也萌生了辞官之意,有好友来信让其去徐州,不过老夫大力挽留,后来他才肯暂时先留下来,若是使君能得此人相助,河内无忧矣。”
刘越没想到王匡不仅给了自己河内的大礼,还送给自己一个人才,怎么也不能让韩浩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