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些操作都是带着风险的,是一旦错了就没法回头的。
但肖斌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些风险点,所以他基本上也能断定正是自己上一次完美修复了大清紫砂壶的举动,让杜建华觉得自己行,这才带着更高难度的挑战来找自己了。
虽然跟杜建华这个人只见过一面,但是肖斌也算是能看出来,杜建华绝对是一个大气的人,所以肖斌也能判断出来,这一次他带着朋友过来,要是自己并不能把这幅字修复好,人家多半也不能怎么怪罪自己。
想到这,肖斌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一边跟孙掌柜了解这幅字的情况,一边在心里复盘着修复字画的一些过程和细节。
一般的字画,到了收藏的人手里,不管是收藏的人本人还是之前的主人,肯定都会对字画进行一定程度的装裱,而直接托附在画心后面的纸,在当时通常称为“命纸”。
因为这是“命纸”对于画心是性命攸关的,在揭取这层被称为“命纸”的托纸时要十分注意。
在“命纸”上的原作,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收藏,可能出现各种损伤。
此外,由于原作在前一次托裱过程中背部刷上了糨糊,所以在揭取时极易受到损坏。
提取命纸要用手指轻轻揉搓。搓磨出一部分试探能否成片,尽可能一片一片地揭下原“命纸”,绝对不能揭伤画心。
如果发现揭起原画心纸时,应立即停止,用毛笔蘸浆水刷贴在原伤处,让操作处按位复原,可另改换方向再揭。
如不能一片一片地揭下,就用手指轻轻地搓,搓一点揭一点。如果这样揭仍有困难,就用手指在托纸上轻轻摩擦,将托纸揉搓成极小的细条。
在这个过程中,还得注意不要将画心搓花,要厚薄均匀。全都搓磨均匀后,用镊子轻轻将纸屑挟拾干净,但不要伤及画心。揭取“命纸”是整个修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此外,在揭裱修复古代书画作品过程中,许多作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洞。
对这些破洞不仅要采用质地类似的材料修补,更为重要的是要将修补后的丝绢、纸张染上与画心周围接近的颜色。
有些画意简单或字迹还可进行接笔、添墨处理。要使古迹还其原貌,一个修复工作者不但要具备精练的修复技艺,还要具备绘画艺术才能,并熟悉历代画家流派的艺术特点,以及用笔、用墨的技巧。
要将古旧字画保护好,就要在修复揭裱的每项环节中尽职尽责,技术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使古旧字画完好地流传子孙后代。
这些都是肖斌在前世学习修复的时候总结出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但是他知道就算是把这些倒背如流,也不可能就能修复好一幅字画,这里面的细节和很多经验吗,只有真正动手了,而且动手不止一次才能领会。
↑返回顶部↑